关于做好2011年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准备工作的通知

颁布机构: 国土资源部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
生效日期: 2010/02/16 颁布日期: 2010/02/16
颁布机构: 国土资源部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
生效日期: 2010/02/16
颁布日期: 2010/02/16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11年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准备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环函〔20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以下简称“50号文”)的规定,2011年将开展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评审。为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内容、简化申报材料数量,部环境司组织专家对《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0〕77号)中的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书、综合考察报告提纲等有关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为使各申请单位提前做好申报材料准备工作,现将2011年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审批工作依据   2011年,继续实行国家地质公园实行资格授予和批准命名分开审核的申报审批方式。有关申报的程序和要求按照“50号文”的规定,但对申报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二、申报条件   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应符合“50号文”中“申报条件”规定的1-5项要求,取消第6项。   三、申报材料   1.2011年申报材料中的《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书》、《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提纲按照新的要求编写(见附件);   2.地质公园申报影视片应包括宣传片和陈述部分相关内容;   四、申报时间   具体时间将由部地质环境司正式发函通知,并在国土资源部网站公告。   二○一○年二月十六日   附件:   1.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书   2.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提纲   附件1:   编号: 中 国 国 家 地 质 公 园 申 报 书   申报地质公园名称:             申报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制   年 月 日   说   明   一、申报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编号。   二、“地质公园类型”指所含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类型特征,如地质(含构造)剖面类、古生物类、地貌景观类、水体景观类(含矿泉、热泉)、环境地质遗迹类及其他。   三、“行政区属”指地质公园范围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名称。   四、“地理坐标”指地质公园所跨的经纬度范围、海拔范围及其主要拐点的三维坐标。   五、“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概述”,要阐明公园地质特征,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类型及等级评价,要列出重要遗迹(世界级、国家级)名录,注明具有科普教育价值的20处地质遗迹名录。   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现状”说明地质遗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   七、“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资源状况概述”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概况、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当地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内容。   八、“科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公园区科研史,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九、“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的综合价值概述”阐明申报公园主要理由及公园建立后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对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地质公园与其他保护机构的关系”指地质公园范围内已建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等的情况, 包括建立经过、批准部门、批准时间及隶属部门,它们与地质公园的关系等。   十一、“地质公园及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口数量分布、密度、民族状况、历史和文化特点;   2.当地经济结构、生产布局、人均产值和经济发展趋势;   3.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开发及地质公园土地、自然资源权属情况;   4.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以及现存社会问题;   5.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十二、“地质公园建设现状概述”主要说明已有基础设施,如业务用房(博物馆、影视厅、办公处所、游客中心等)、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通讯手段等。   十三、“地质公园近期(三年)建设方案”重点说明公园近期(三年)的建设计划投资方案及筹资渠道,以满足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条件要求。   十四、“专家论证意见”指申报单位在申报前组织专家论证后提出的评审意见,须经专家签名方为有效。   十五、申报书所要求的附件必须齐全,其他附件由申报单位自行决定。   十六、申报书须填报一式三十五份。   十七、翻印申报书时不得改变其格式和内容。   十八、申报书必须于规定的时间报送至国土资源部,逾期不予受理。   十九、申报书的内容和填报要求,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公园基本情况 申报地质公园名称   地质公园类型   行政区属   地理坐标     总面积 (平方公里)   主要地质遗迹 分布面积 (平方公里)   省级地质公园: 批准时间、批准机构、批准文号、揭碑开园时间   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名称   隶属关系   人员编制   地质科技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   其他工作人员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概述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现状 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资源状况概述 科学研究概况 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的综合价值概述 地质公园与其他保护机构的关系 地质公园及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地质公园建设现状概述 地质公园近期(三年)建设方案 专家论证意见                    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提出申请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承诺书                              主管领导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国土资源部审批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备注      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提纲   第一章 基本概况   第一节 公园名称与类型   第二节 地理位置(行政区属、经纬坐标范围及海拔范围)   第三节 公园面积(包括公园总面积,各园区的名称及面积,并附表分别列出主要拐点坐标)   第四节 公园建设史(阐述公园的申报、建设过程,包括省级公园开园情况)   第五节 公园管理机构现状(机构名称、分支机构设置情况、人员编制、办公处所、通讯联络方式等)   第六节 同已有地质公园和其他类型景区的关系(周边地质公园分布情况,与最近地质公园的距离;与内部及周边其他类型的公园、景区的关系情况等)   第七节 公园接待游人概况(近3年来公园接待普通游客、科学考察、院校师生到园区实习以及经济收入等情况)   第二章 科学意义   第一节 地质公园的地学意义(包括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经济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貌学、火山地质学、变质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冰川地质学、岩溶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沉积学、土壤学及其他分支学科,可依据实际情况将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所涉及学科的重要意义综述即可)   第二节 地质公园自然、人文历史意义(包括公园的人文历史价值、生态学价值及旅游价值等)   第三节 对比分析(主要指本公园的资源内涵在区域、全国、国际上与同类公园相比具有的独特之处)   第三章 地理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山系、流域、地貌区划单元、气候、植被、动物、水文、土壤等概况)   第二节 人文历史概况(包括人口、民族、历史沿革、主要历史事件等)   第四章 区域地质概况   包括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及地质发展演化史等。   第五章 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   一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与类型   二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形成演化过程、成景时期分析   三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评价及等级划分   第二节 主要动植物景观资源   一 主要植物种属及其保护级别   二 主要动物种属及其保护级别   第三节 主要人文景观资源概述   第四节 其它景观资源概述   第六章 资源保护   第一节 资源保护综述(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如涉及矿权、工程、自然变化等潜在威胁)   第二节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   一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区划分(要划分出保护区的级别及其精确边界坐标(指主要拐点))   二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现状及今后计划(包括受保护的地质遗迹景观名录及保护措施与方案等)   第三节 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及今后计划(要列出国家一级及二级保护动植物名录及保护措施)   第四节 人文景观资源保护现状及今后计划(名录及保护方案)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要确定公园游客及环境容量,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   第六节 自然灾害防治(查明公园易发地质灾害及其他危及游客安全的事故隐患,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   第七章 地质公园规划大纲   第一节 地质公园范围   第二节 地质公园总体发展目标   第三节 地质公园主要设施建设计划   第四节 地质公园建设保障措施(包括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筹措等)   主要附图   1.地质公园位置与交通图   2.地质公园遥感卫星影像图   3. 地质公园地质图   4.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分布图(包括地质、自然、人文等景观资源)   5.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图   6.地质公园规划纲要图   注:比例尺可参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