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2016整理版)》解读

解读法规: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2016整理版)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11-10

概括法规重点: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旨在保护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确保气象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条例明确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的定义,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和财政支持。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保护工作,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义务和举报权利。条例规定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专项规划、用地保障、质量标准、安全管理制度等。禁止危害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的行为,如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等活动。对不同类型气象台站和气象探测设施的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要求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报告保护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干扰源等提出治理方案。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需建设的应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气象台站站址应保持长期稳定,确需迁移的应经审批。迁移气象台站应进行对比观测,新址验收合格后方可改变旧址用途。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违反条例规定的,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强调法规意义和影响:

          该条例对于保护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提高气象预报和预警的可靠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规范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强化了单位和个人的保护义务,对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气象事业健康发展。 


新法的变化内容:

          该条例是对原有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主要变化包括: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的定义和保护范围;二是强化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保护职责;三是完善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四是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企事业单位需要履行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以及触及的合规红线:

企事业单位应履行保护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的义务,不得实施危害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的行为。违反条例规定,将面临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补救措施、罚款、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企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条例规定,避免触及合规红线。 

相关标准 more+
  •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