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旨在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法规重点内容如下:
1. **适用范围与定义**:适用于中国境内土地沙化的预防、治理和开发利用活动,明确了土地沙化和沙化土地的定义。
2. **工作原则**:遵循统一规划、预防为主、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等原则。
3. **政府职责**: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需将防沙治沙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
4. **主管部门**:国务院林业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防沙治沙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
5. **规划与实施**:实行统一规划,各级政府需编制并实施防沙治沙规划。
6. **预防措施**:包括监测、统计、分析土地沙化情况,及时制止导致土地沙化的行为。
7. **治理措施**:包括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禁止破坏固沙植物,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8. **法律责任**:对违法行为设定了责令停止、限期治理、罚款等处罚措施。
9. **保障措施**:包括财政预算、优惠政策、土地使用权、经济补偿等。
法规的实施对促进生态保护、维护农牧民权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规范了相关主体的行为,明确了企事业单位在防沙治沙中的责任和权利,同时设定了合规红线,违反法规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
新法的变化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原有法规的修正,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企事业单位需履行防止土地沙化的义务,对已经沙化的土地有治理义务,并可享受国家提供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合规红线包括不得在沙化土地上进行破坏植被的活动,不得擅自在他人治理范围内从事治理或开发利用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