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解读
《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是中国银保监会为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而制定的法规。该法规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如下:
1. **法规重点**:
- 明确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定义,包括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并规定了境外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合规要求。
- 规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程序。
-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要求嵌入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职责划分、措施、评价机制等。
- 强调了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制度的重要性。
- 规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合作、解散、撤销或破产时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估,建立反恐怖融资管理机制,并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议要求。
- 强调了保密义务、信息系统嵌入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控制指标、配合监督检查和案件调查等要求。
2. **法规意义和影响**:
- 该法规对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合规水平,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对于相关主体而言,该法规明确了其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对于规范其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3. **新法变化内容**:
- 该法规是新制定的,替代了原有的相关法规,强化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4. **企事业单位义务与权利**:
- **义务**:银行业金融机构需建立健全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执行客户身份识别、资料保存、交易报告等制度,配合监管和案件调查,进行内部审计和培训等。
- **权利**: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时,依法享有获取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的权利,但需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 **合规红线**:未按规定建立和执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内部控制制度,未履行报送义务,参与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等,均属于触及合规红线的行为,将受到监管措施或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