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2024修订)》解读

解读法规: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2024修订)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05-28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2024修订)》重点内容概括如下: 

1. 法规目的: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规范企业信息公示,强化企业信用约束,维护交易安全,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扩大社会监督。 

2. 企业信息定义: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信息和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 

3. 公示要求:企业信息公示应真实、及时,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的,需相关部门批准。 

4. 政府职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企业信息公示工作,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推进、监督企业信息公示工作。 

5. 公示内容:包括注册登记、备案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 

6. 年度报告:企业应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7. 信息更正:政府部门和企业分别对其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负责,发现不准确信息应及时更正。 

8. 抽查与核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抽查企业公示信息,对举报进行核查,企业应配合。 

9. 法律责任:对未按规定公示信息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严重者可吊销营业执照。 

10. 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失信企业予以限制或禁入。


法规意义和影响:该条例对规范企业信息公示行为,提高企业透明度,增强市场监管,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强化了企业信用约束,保护了交易安全,提高了政府监管效能,扩大了社会监督,对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新法变化内容:2024年修订版相较于2014年原版,主要变化在于对企业信息公示的技术规范进行了更新,以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同时对政府部门在企业信息公示工作中的职责和监管力度进行了加强。


企事业单位义务与权利:企事业单位需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及时更正不准确信息,配合政府部门抽查与核查。同时,享有通过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息的权利,以及在信息不准确时要求更正的权利。合规红线包括不得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