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获评陕西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解读法规:
解读专家: 解读日期: 2024-01-28

榆林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获评
陕西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发布时间:2024-01-28

本网讯(苏正清 记者 向阳)1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彰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陕政函〔2024〕10号),榆林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这是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继荣获公安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表彰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后的又一殊荣。

近年来,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知识产权局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市场监管局党组的工作要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PTC申请注册、海关知识产权备案、专利国际奖励、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4个“零”的突破。

一是顶层设计铺开新局。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榆林市关于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榆林市关于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榆林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为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是宣传培训不断加强。每年组织集中培训3次以上。联合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活动。2023年4.26宣传周期间,发放宣传单2.4万余份、法律手册3200余份、《中国知识产权报》4·26专刊900份,接受群众咨询8000余人次,推送宣传短信50余万条,组织网上知识产权有奖竞答活动,参与人数20万人次。

三是创造质量得到提升。有效发明专利85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47件,3年提升133%。培育高价值专利150余件;获批PTC(国际)专利2件,1件专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奖。2023年1-11月,获专利授权3288件,居全省地级市第2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用标企业112户,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列为中欧地理标志互保产品。1-9月,全市注册商标2923件,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注册总量36410件,居全省地级市第2位。

四是入园惠企成效明显。每年组织5-10户创新主体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实施专利转移转化项目8个。组织80余户企业参加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化培训。制定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计划,深入县市区摸底调研质押融资情况,征集有质押融资需求企业推送信息至银行。承办全省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拥有知识产权企业质押融资20亿元,授信12亿元。

五是管理保护持续发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侵权纠纷调解,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同保护、快保护机制,加强行政司法保护协同互动,推进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托榆林学院高层次研究人才优势,建设陕西能源化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促进知识产权管理与研究深度融合,推进能源化工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六是地理标志服务三农。按照“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推进一县一品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子洲黄芪、定边马铃薯、靖边荞麦、佳县油枣、吴堡青梨、横山羊肉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打造以子洲黄芪为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县种植黄芪20万亩,年产黄芪6000吨,2万余户农民受益。推进靖边红葱、靖边马铃薯、靖边胡萝卜、靖边辣椒、吴堡手工挂面地理标志产品培育项目,实施横山羊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

七是维权服务迈出新步。筹建“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维权援助、公益培训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强服务机构培育,建成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2处,商标品牌指导站2个,县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14个。培育榆林首家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摸排知识产权联盟情况,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