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3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升至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部门对外发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领域,提出了主要目标和任务。
相关人士指出,《规划》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有助于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完善,基本民生底线不断筑牢兜实,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城乡区域人群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截至2020年,全国96.8%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85.8%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服务。
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到“十三五”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达到6.5张,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31.9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1.8个。
生活服务快速发展。高端医疗、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服务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服务取得长足发展。2019年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达6900亿元,家政从业人员达到3100万人。
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99亿人。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兆安对本报记者说,从供给水平来看,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所不足,优质资源总体短缺;从资源配置来看,区域间、城乡间、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差距,均等化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如何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鼓励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加大对新型农民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照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稳步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
从服务供给的权责分类来看,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类。《规划》提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加强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领域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例如,积极推动改善住房条件。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量力而行不吊高胃口
除了两大类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也是《规划》提及的重点。《规划》明确,为满足公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一些完全由市场供给、居民付费享有的生活服务,可以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相关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做好生活服务与公共服务衔接配合。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培育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产品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促进养老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加快电视频道高清化改造,推进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虚拟现实视频、云游戏等高清视频和云转播应用;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张兆安认为,推动公共服务发展,要强化各级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兜底责任,同时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参与,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协同发力、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发展格局。“此外,要注意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负担能力,既要关注回应群众呼声,稳妥有序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又不吊高胃口、不过度承诺。”张兆安说。(记者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