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已于上周落下帷幕,但经济和民生发展话题的关注热度不减。
今年全国两会后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14日召开。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工作,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研判形势:突出稳增长
面对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
从外部环境上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供应链、产业链危机持续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近期,俄乌局势不断发酵,更让地缘政治风险因素增多,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从内部环境上看,尽管中国经济总体稳中向好,但今年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尤其,许多中小微企业持续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受疫情冲击显著的消费领域也还未完全恢复元气,两年平均增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等。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国常会强调,中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困难挑战增多。为应对这些挑战,会议指出,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保持平稳运行。
当前,局部地缘政治因素叠加疫情影响下,国际市场波动现象日趋明显,不仅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粮食价格也一路猛涨,创下历史新高。对此,会议强调,要密切跟踪国际局势变化、大宗商品走势等对中国的影响,完善应对举措,确保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等稳定在合理区间。
紧迫任务: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据官方预计,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国常会强调,要将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宏观政策落实落细,既彰显市场主体的重要性,也凸显解决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强调,目前,中国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庞大的市场主体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是稳住就业市场的重要保障。在他看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市场萎缩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困境,亟待政府出台更多纾困举措。
为助力市场主体发展,此次国常会也拿出了更加务实的“纾困工具”。不少政策聚焦中小微企业等抗风险能力弱的市场主体。
例如,在宏观政策上,会议强调,退税减税是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要尽快细化和推出增值税留抵退税实施方案,该退的税款能快退的快退,确保按既定时限退到企业账上。对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其他减税降费政策,抓紧研究延期、扩围、加力的具体安排。
再如,针对市场主体面临的难题,会议还强调,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对市场主体尤其是特殊困难行业采取减免房租、降低用能费用等帮扶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出台具体措施,把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要求落实到位等。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看来,今年超1000万高校毕业生要就业,就业任务艰巨。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货币、财政政策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有利于疏通中小微企业当前发展堵点,为其营造平稳的发展环境,进而维护就业市场的稳定。(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