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市场主体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先手棋”

解读法规:
解读专家: 解读日期: 2022-06-16

6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进一步稳经济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二是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三是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会议指出,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这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尤显重要意义。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力量,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深度参与。只有保住了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才会有坚实支撑。而且,市场主体连着千家万户,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是稳住就业的重要推手。

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二季度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作为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的消费,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作为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重要指标的用电量,尽管1-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3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但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7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除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3%外,第二、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第三产业同比降幅度最大,为4.4%。

这从一个侧面,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较大下行压力。对此,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都能感受到大小不一的经营压力。保市场主体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先手棋”。国常会紧紧围绕稳经济释出的三方面措施,不论是扩大有效投资、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还是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和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其落脚点都可以认为是体现在助企纾困进而保住市场主体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

在消费市场低迷之际,发挥投资对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正逢其时。当然,这种投资必须是有效投资,避免因之造成重复投资、盲目投资。

从学理和实践角度看,扩大有效投资,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才最有可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实现投资既立足短期“输血”救急也着眼中长期优化经济结构的双赢。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是市场主体中最活跃的力量。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此,在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和降低准入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以及信贷支持等方面,国常会都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部署。

不仅如此,国常会确定,对符合条件的地区,允许中小微企业缓缴3个月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规模约1500亿元;并且,尤其强调,政策实施要直达市场主体,免申即享。中小微企业是市场主体的主力军,承担着稳岗促就业的重任。显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这类市场主体遭遇更多更大的经营困难。助企纾困,中小微企业自然是重中之重,阶段性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就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将有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同样,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把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地方财经、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领域作为重点,以及系统梳理本领域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原则上缓缴一个季度,不收滞纳金,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是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有机构成部分。

总之,把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放在突出的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是关键,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根本。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需要微观政策落实落细积极配合,特别要兼顾当前和长远,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正如国常会强调的,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张德勇)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