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企业开发、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削减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污染物排放,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了《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年版)》(工信部联节〔2016〕398号,以下简称2016版《目录》),现就目录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问题1:目录修订的背景是什么?
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了《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2年版)》(以下简称2012版《目录》)。该目录的发布在引导企业选择和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减少最终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替代铅盐稳定剂的钙锌复合稳定剂,主要用于PVC制品生产中,2011年市场占有率为2%,至2014年市场占有率增至10%,增长了4倍,大大降低了塑料制品中重金属铅的含量,降低了环境风险。
随着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在研发、应用和推广等方面的发展也较为迅速,2012版《目录》中部分替代品已出现产能饱和或不适用于生产的情况;还有部分替代品的名称或适用范围不合理,需要调整优化;部分新出现的替代品需要推广应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工作的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对2012版《目录》进行了修订,发布了2016版《目录》,原有的2012《目录》同时废止。
问题2:目录修订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5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2012版《目录》的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主要包括开展评估、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等。
一是开展评估。邀请了石油化工、轻工业、机械工业、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医药、纺织、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协会协助开展2012版《目录》实施效果评估工作,通过调查替代品生产及应用情况、行业数据、市场数据等,对各替代品在目录发布前后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以评估目录的实施效果。
二是组织申报。制定替代品申报范围,编制申报表格,组织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开展新替代品申报工作。
三是专家评审。对申报的替代品进行审核、汇总后,先后组织专家进行函审和会审,形成目录征求意见稿。
四是征求意见。先后征求了部内司局、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相关部委的意见,修改完善后通过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2016版《目录》。
问题3:2016版《目录》主要进行了哪些修订?
2016版《目录》共有替代品74项,其中研发类8项,应用类15项,推广类51项,与2012版《目录》相比主要进行了如下修订:
(一)目录内容调整。一是对2012年《目录》中替代品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调整研发类、应用类和推广类中的部分替代品,对已达到推广应用目的的替代品,不再列入《目录》,如阿莫西林酶法工艺原料,用于替代阿莫西林化学法工艺原料,其优势是在生产过程中极少使用有毒性、污染性的有机溶剂,并且缩短了工艺路线。目前该原料市场占有率已高达98%(尚有2%化学法产品用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生产),已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不需要通过目录进一步引导推广。二是增加新申报替代品。随着近几年技术的不断进步,2016版《目录》共新增替代品33项,占全部替代品44%。
(二)目录结构调整。一是增加了一列“替代品的主要成分”的指标,以帮助企业更清楚地了解实施替代后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削减情况,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去进行相关的替代技术改造。二是对重点关注的物质类型进行调整,如2012版《目录》中的农药替代品均为有机物,因此将其归入有机污染物替代品中,减少替代品大类,使目录的结构简化。
(三)替代品适用范围调整。对部分替代品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明确,使其与产业应用范围更相符,如将替代品“无铅易切削黄铜”的适用范围由“有色冶炼”进一步明确为“电子接插件和五金卫浴产品”。
问题4:下一步在发挥目录引导作用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发挥《目录》对行业企业应用替代品的引导作用,还需要从政府和行业两方的协同推进。一是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将充分利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绿色信贷等资金渠道,为目录中替代品的应用提供政策支持,树立典型示范项目。二是有关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加强目录的宣传和引导,编制目录实施指南,构建技术交流及服务平台,做好替代品应用的技术培训和改造等工作。
相关链接:三部委关于发布《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年版)》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