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颁布机构: 联合国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国际条约公约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国际行业协会标准
生效日期: 2004/05/17 颁布日期: 2001/05/22
颁布机构: 联合国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国际条约公约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国际行业协会标准
生效日期: 2004/05/17
颁布日期: 2001/05/22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本公约于2001年5月22日签订,2004年5月17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4年8月13日交存批准书,并声明如下:   一、根据《公约》第25条第4款的规定,对附件A、B或者C的任何修正案,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该修正案交存了批准、接受、核准或者加入书之后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对我生效,适用于香港和澳门。)   本公约缔约方,   认识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难以降解、可产生生物蓄积以及往往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作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并沉积在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蓄积起来,   意识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人们对因在当地接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感到关注,尤其是对因此而使妇女以及通过妇女使子孙后代受到的不利影响感到关注,   确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致使北极生态系统、特别是该地区的土著社区受到尤为严重的威胁,并确认土著人的传统食物受到污染是土著社区面对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意识到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行动,   铭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1997年2月7日通过的第19/13C号决定,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采取包括旨在减少和/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和释放的措施在内的国际行动,   回顾有关的国际环境公约,特别是《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及在该公约第11条框架内缔结的各项区域性协定的相关条款,   并回顾《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的有关规定,   确认预防原则受到所有缔约方的关注,并体现于本公约之中,   认识到本公约与贸易和环境领域内的其他国际协定彼此相辅相成,   重申依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依照其本国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其自有资源的主权,并有责任确保其管辖范围内的或其控制下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其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   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的具体国情和特殊需要,特别是有必要通过转让技术、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以及推动缔约方之间的合作等手段,加强这些国家对化学品实行管理的国家能力,   充分考虑到于1994年5月6日在巴巴多斯通过的《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能力以及《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之原则7中确立的各国所负有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认识到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可在减少和/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和释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强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者在减少其产品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并向用户、政府和公众提供这些化学品危险特性信息方面负有责任的重要性,   意识到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产生的不利影响,   重申《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之原则16,各国主管当局应考虑到原则上应由污染者承担治理污染费用的方针,同时适当顾及公众利益和避免使国际贸易和投资发生扭曲,努力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各种经济手段的应用,   鼓励那些尚未制订农药和工业化学品管制与评估方案的缔约方着手制订此种方案,   认识到开发和利用环境无害化的替代工艺和化学品的重要性,   决心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兹协议如下: 第1条 目标   本公约的目标是,铭记《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之原则15确立的预防原则,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第2条 定义   为本公约的目的:   (a)“缔约方”是指已同意受本公约约束、且本公约已对其生效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b)“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由一个特定区域的主权国家所组成的组织,它已由其成员国让渡处理本公约所规定事项的权限、且已按照其内部程序获得正式授权可以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公约;   (c)“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是指出席会议并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缔约方。   第3条 旨在减少或消除源自有意生产和使用的排放的措施   1、每一缔约方应:   (a)禁止和/或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以消除:   (i)附件A所列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但受限于该附件的规定;和   (ii)附件A所列化学品的进口和出口,但应与第2款的规定相一致;和   (b)依照附件B的规定限制该附件所列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   2、每一缔约方应采取措施确保:   (a)对于附件A或B所列化学品,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予进口:   (i)按第6条第1款(d)项规定为环境无害化处置进行的进口;或   (ii)附件A或B规定准许该缔约方为某一用途或目的而进口;   (b)对于目前在任何生产或使用方面享有特定豁免的附件A所列化学品,或目前在任何生产或使用方面享有特定豁免或符合可予接受用途的附件B所列化学品,在计及现行国际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各条约所有相关规定的同时,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予出口:   (i)按第6条第1款(d)项规定为环境无害化处置进行的出口;   (ii)出口到按附件A或B规定获准使用该化学品的某一缔约方;或   (iii)向并非本公约缔约方、但已向出口缔约方提供了一份年度证书的国家出口。此种证书应具体列明所涉化学品的拟议用途,并表明该进口国家针对所进口的此种化学品承诺:   a、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或防止排放,从而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b、遵守第6条第1款的规定;和   c、酌情遵守附件B第二部分第2款的规定。   此种证书中还应包括任何适当的辅助性文件,诸如立法、规章、行政或政策指南等。出口缔约方应自收到该证书之日起六十天内将之转交秘书处。   (c)如附件A所列某一化学品生产和使用之特定豁免对于某一缔约方已不再有效,则不得从该缔约方出口此种化学品,除非其目的是按第6条第1款(d)项规定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置;   (d)为本款的目的,“非本公约缔约方国家”一语,就某一特定化学品而言,应包括那些尚未同意就该化学品受本公约约束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3、业已针对新型农药或新型工业化学品制订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管制和评估方案的每一缔约方应采取措施,以预防为目的,对那些参照附件D第1款所列标准显示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性的新型农药或新型工业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实行管制。   4、业已制订了关于农药和工业化学品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管制和评估方案的每一缔约方应在对目前正在使用之中的农药和工业化学品进行评估时,酌情在这些方案中考虑到附件D第1款中所列标准。   5、除非本公约另有规定,第1和第2款不应适用于拟用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或用作参照标准的化学品。   6、按照附件A享有某一特定豁免或按照附件B享有特定豁免或某一可接受用途的任何缔约方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此种豁免或用途下的任何生产或使用都以防止或尽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接触和向环境中排放的方式进行。对于涉及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有意向环境中排放的任何豁免使用或可接受用途,应考虑到任何适用的标准和准则,把此种排放控制在最低程度。   第4条 特定豁免登记   1、兹建立一个登记簿,用以列明享有附件A或B所列特定豁免的缔约方。登记簿不应用于列明那些对所有缔约方都适用的附件A或B规定的缔约方。登记簿应由秘书处负责保存并向公众开放。   2、登记簿应包括:   (a)从附件A和B中复制的特定豁免类型的清单;   (b)享有附件A或B所列特定豁免的缔约方名单;和   (c)每一登记在册的特定豁免的终止日期清单。   3、任何国家均可在成为缔约方时,以向秘书处发出书面通知的形式,登记附件A或B所列一种或多种的特定豁免。   4、除非一缔约方在登记簿中另立一更早终止日期,或依照下述第7款被准予续展,否则,就某一特定化学品而言,所有特定豁免登记的有效期均应自本公约生效之日起五年后终止。   5、缔约方大会第一次会议应就登记簿中条目的审查程序作出决定。   6、在对登记簿中的条目进行审查之前,有关缔约方应向秘书处提交一份报告,说明其有必要继续得到该项豁免的理由。该报告应由秘书处分发给所有缔约方。应根据所得到的所有信息对所登记的各项豁免进行审查。缔约方大会可就此向所涉缔约方提出适当建议。   7、缔约方大会可应所涉缔约方的请求,决定续展某一项特定豁免的终止日期,但最长不超过五年。缔约方大会在作出决定时,应适当地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和经济转型国家缔约方的特殊情况。   8、缔约方可随时向秘书处提交书面通知,从登记簿中撤销某一特定豁免条目。此种撤销应自该书面通知中所具体指定的日期开始生效。   9、若某一特定类别的特定豁免已无任何登记在册的缔约方,则不得就该项豁免进行新的登记。   第5条 减少或消除源自无意生产的排放的措施   每一缔约方应至少采取下列措施以减少附件C中所列的每一类化学物质的人为来源的排放总量,其目的是持续减少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最终消除此类化学品:   (a)自本公约对该缔约方生效之日起两年内,作为第7条中所列明的实施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制订并实施一项旨在查明附件C中所列化学物质的排放并说明其特点和予以处理、以及便利实施以下第(b)至(e)项所规定的行动计划,或酌情制订和实施一项区域或分区域行动计划。此种行动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i)考虑到附件C所确定的来源类别,对目前和预计的排放进行的评估,包括编制和保持排放来源清册和对排放量进行估算;   (ii)评估该缔约方对此种排放实行管理的有关法律和政策的成效;   (iii)考虑到本项第(i)和(ii)目所规定的评估,制定旨在履行本款所规定的义务的战略;   (iv)旨在促进这些战略的教育、培训和提高认识的措施;   (v)每......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