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已被《苏州市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苏府规字〔2017〕4号)废止。
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计划的通知(苏府〔2009〕117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苏州市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苏州市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计划 新能源通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等。苏州市在新能源开发应用方面,从光伏工艺技术研发,晶硅、非晶硅及薄膜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光伏硅材料生产、光伏检测设备制造,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光伏发电工程集成等主要环节已基本具备,初步显现出了光伏研发制造的产业化面貌。同时,在风能、核能装备生产和生物质能应用上也有初步发展,其产业化规模开始逐步显现。根据《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计划期为2009~2011年。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1.发展快、规模大。我国的光伏生产已在较短的时间内,跨过萌发初期(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越过探索阶段(80年代中后期~90 年代初中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90 年代中后期至今)。江苏省光伏产业现位居全国首位,2008 年全省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1580MW(兆瓦),光伏硅材料产量2500吨,光伏产业总产值780亿元。我市的光伏生产始于2002年,于2006年小批量生产光伏电池及组件,当年产量不到20MW,至2008年全市光伏电池及组件年产量已有300MW,产值106亿元。 2.配套齐、门类多。光伏产业由硅原料生产、多晶硅单晶硅材料制备、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各类光伏充电设备和灯具产品生产、光伏 BIPV(建筑一体化)工程、光伏离网发电工程、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光伏工艺技术研发、光伏工程装备和电气设备制造、光伏系统工程集成等众多生产领域组成。目前我市光伏产业以国际国内光伏龙头“阿特斯”公司为领军企业,年产能300、600 和超千兆瓦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及项目已投产运行或开工建设;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均已建成光伏电池及组件、光伏硅片材料生产、光伏应用配套产品生产发展区及企业群;光伏生产装备和技术服务、光伏原材料及工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正在深化;阿特斯公司以冶金硅技 术推进低成本硅晶光伏电池发展的重大研发成果正扩大应用;第一个 330MW 非晶硅薄膜电池已于去年开工建设和分期投产,第一个600MW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项目已在筹建中;多个可为光伏产业提供国际相关认证的检测机构和服务企业落户我市;阿特斯公 司为国外客户和我国奥运会设计建造的,离(并)网光伏发电站和光伏 BIPV 工程成功实施,全市基本形成了除多晶硅原料生产外的光伏产业上下游产业链。 3.成长快、前景宽。我市现有 30 多家光伏生产企业,全市第一家生产企业阿特斯公司于 2002 年开始生产光伏电池组件,2006年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海外上市,2007 年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 83.5MW,现已扩建至有 5 个生产企业,并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集团型企业,2008 年销售光伏电池及组件近 170MW,外销收入49 亿元;昆山市于 2006 年筹划 1500 亩规模的国家火炬计划昆山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已有生产光伏硅材料和光伏电池的多家企业和项目进区建设,并计划形成年产 2000MW 光伏硅材料及光伏组件规模;吴中区出台打造光伏产业园计划,已有 10 多家企业运行投产,预期光伏电池及组件、硅材料的生产将新增年产值40多亿元;常熟市光伏产业园以阿特斯企业为龙头,引进了苏州福斯特光伏新材料、冠日光伏科技、斯威客科技、泰岳光伏玻璃等光伏组件配套企业10多家,预期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苏州全市70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正抓紧推进,“阿特斯”公司今年将在常熟建设的7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总发电量2.3MW)已上报待建,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新建一批70千瓦并网发电项目已在落实中(总发电量50MW),百世德公司第一批 4MW 并网发电项目已有落实,总量 20MW 的并网发电项目正按计划展开。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的外部保障环境滞后。一是缺乏规范的新能源产业准入标准,影响光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行业信誉等光伏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二是新能源应用与建筑一体化工程(BIPV)标准缺失,影响光伏节能建筑一体化设计和建筑的推广应用。三是对光伏发电的并网接入和项目工程的设计、申请、受理、审核、验收、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程序未形成规范,光伏并网发电鼓励性收购电价的办法和政策有待完善。 2.产业发展的内在合作协调欠缺。对新能源产业的构建、布局和发展重视不够,缺少系统引导和鼓励产业发展的建设思路、产业目标、保障措施等;“两头在外”的格局还较突出,生产光伏电池的晶硅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生产的光伏电池片和组件大多出口,企业生产主动权及效益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光伏市场收缩,生产企业受抑更甚;光伏组件生产销售的集约化不够,生产规模、产业链衔接、质量控制、检测监控、产品营销等尚无成熟的服务平台,企业发展缺少业内合作协调的有利机制。 3.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其一,技术支撑和服务有待新的突破,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储备、生产监控和专业人才与当前产业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影响到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关系到整个产业的有序扩张;其二,资金支撑方面没有配置对应的工作机制,从促进我市新能源产业的构建和加快发展的高度,十分需要相应的保障体系,与光伏电池生产项目体量大、投资多、产出高的特点相适应;其三,缺少对新能源产业集成优势的引导和扶植,影响到积极整合产业优势,在国家抓光伏电站大项目的鼓励政策下,促进光伏应用行业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4.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应用装备制造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我市的风能装备生产刚处启动阶段,据统计,2008 年我市还只有个别企业开展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有少数几家企业从事风能配套设备的塔架、叶片、法兰、主轴等生产,全市总产值6亿元左右。在生物质能规模化应用方面,全市目前主要是从环保建设考虑布局,建设6座“垃圾发电厂”。在实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生物质能再利用项目上,目前我市仅有一家进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生物质能再利用的企业,缺乏“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既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建设事业的发展,亦阻碍了该项生物质能再利用项目的推广应用。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推进太阳能光伏生产发展为我市提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点,着力提升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增强光伏集成能力,加快新一代非晶硅薄膜光伏电池和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电池生产建设,加强光伏硅晶片材料生产,加快光伏装备和配套电气器件的研制和产业化,加强光伏产业自主创新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光伏应用生产业的引导促进光伏下游产品的扩展,推进太阳能应用设计建筑一体化工程(BIPV)建模选型和创新应用,鼓励以自主创新的光伏集成技术建设光伏电站、公共照明等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以积极提升新能源战略先导产业发展培育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我市的太阳能光伏制造和应用产业打造得更为完备、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应用和富有创新拓展能力的重要集聚区。重点关注和推进风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在发电机组及重要零部件生产上有新突破,培育我市风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形成我市风能应用装备集成能力,抓住我省发展风能电站和推进风能装备产业化发展的机遇,在近 2~3 年内打造我市风能应用装备制造的产业化规模,形成具有风能电站、风电整机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化基础。在生物质能应用上,主要是进一步结合环保和节能减排建设,注重做好“垃圾发电”、“垃圾清洁处理”等重大项目的推广和效能管理,积极引导机械生产企业关注生物质能装备制造,加强生物质能开发应用及生物质能机械装备发展的信息服务,引导企业抓住发展生物质能装备制造机遇,拓展我市现有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门类。 (二)主要目标。 2009至2011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产值620亿元,其中2009年产值220亿元,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600MW(产能1000MW),产值、产量比上年均增长 1 倍;2010 年产值 450 亿元,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 1500MW(产能 2000MW),产值比上年增长 1.1 倍、产量增长1.5倍;2011年产值620亿元,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2500MW(产能3000MW),比上年约增长产值40%、增长产量70%。 三、主要任务 (一)做好产业布局。高新区以阿特斯公司(省光伏工程技术中心、省光伏电池研发中心)为重点,建设光伏硅电池生产及工艺技术研发中心区;昆山市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区以光伏硅材料、光伏电池组件、风能主机装备等为重点,建设新能源发展区;常熟市以国家级光伏检测中心、光伏院士工作站、江苏省光伏建筑设计院为基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光伏高新技术和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基地;吴江市以多家硅材料和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为重点,建设光伏产业开发区;吴中区以百世德公司非晶硅光伏电池生产等一批光伏企业为重点,建设吴中区光伏产业园;相城区以中科泰源公司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生产为重点,推进新一代光伏电池规模化生产及其应用的研发和产业化;中科纳米研究所以促进万瓦级聚能型砷化镓光伏电池产业化及光伏新材料研究为重点,建设光伏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产业化研发中心。 (二)调优产业结构。巩固和加强我市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发展光伏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至 2011 年培育 1家销售收入上 150 亿元的集团企业,1~2 家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的规模企业,4~6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构建我市产量超千兆、销售过百亿、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品牌创优的光伏企业群。同时,张家港市以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宏宝集团等骨干企业为核心构建核电设备生产基地,太仓港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风力电机组浆叶、风能塔体、电控系统、风电场集中和远程监控系统制造为基础,建设大兆瓦级海上风能装备制造发展区。促进生物质能应用及装备制造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进一步调优我市新能源产业结构。 (三)增强创新能力。高新区以阿特斯公司新型高效硅光伏电池、冶金硅光伏材料应用研发为重点,突破低成本光伏硅电池产业化生产瓶颈,提升硅晶光伏电池生产核心竞争力。工业园区以中科纳米所万瓦级聚能型砷化镓光伏电池产业化及光伏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为主要目标,增强我市光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城区以中科泰源公司规模化生产铜铟镓硒光伏电池及应用产品开发为突破,提升我市新一代光伏电池生产及光电新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加强我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设计选型研究,加快打造我市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模式,增强建筑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提升我市光伏发电工程集成能力,从项目设计、设备选用、质量控制、运行管理等加快塑造品牌效应。结合电子产品创新,加强光伏应用产品研发,有效扩展延伸光伏产业链。 (四)推进光伏并网发电。形成必要的工作协调机制,促进我市光伏并网发电建设顺利进行,及时处置光伏并网发电工程进程中的关键事务,发挥供电部门在光伏并网发电建设中的骨干作用,积极指导和配合做好光伏并网发电中的项目设计、申请、受理、审核、验收和运行管理等各重要环节的推进工作。以国家财政专项鼓励政策为引导,通过政府指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方式,出台和落实激励措施,推进我市太阳能屋顶示范工程和光伏应用示范项目的有效实施,保障和引导我市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进程,积极提升我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促进发展。 成立市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联席办公制度,由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等主要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加强综合规划和管理,做好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指导筹建行业协会、商会,强化行业自理自律机制,设立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产业发展中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的战略咨询及评估论证,促进产业有序发展。 (二)精心布局,做好规划。 围绕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超前谋划。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强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项目跟规划走、资金跟项目走。 (三)注重落实,严格考核。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产业调整和提升发展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措施。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强化目标考核,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 (四)拓展渠道,加强扶持。 加大我市现有各专项资金对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域的股权投资,促进金融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发展风险投资、财政引导支持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搭建专项投资服务平台。鼓励新能源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组成战略联盟、优势互补,以重组方式试行重组并购贷款。 (五)政策引导,优化服务。 落实国家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投资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快办理项目核准备案进程,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优先安排用地、信贷等建设条件,加快办理相关税收减免鼓励政策。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申报各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结构调整专项、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等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国家风险投资支持项目,对列为省以上新能源产业专项、科技重大专项的,由各地财政按市鼓励自主创新政策给予配套资助。支持企业与电力公司合作,积极探索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 (六)集聚人才,创新发展。 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支持以产学研联合等多种合作方式建立研发、检测和实验机构,加快自主创新进程。依托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参与行业产品标准制定及各项标准化服务,推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探索以产业联合等多种合作方式,加强产业内部的配合与协作,促进产业链的配置和运行更加合理健全,产业发展更加稳健。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在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实施引进与培养并举的专业人才策略,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制订新能源人才计划,积极从国际国内引进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高端人才,并及时组织培育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专家和专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