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吴泾乙烯管线保护办法

颁布机构: 上海市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作废 所属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适用地区: 上海市 适用领域: 化学品安全
生效日期: 1996/01/01 颁布日期: 1995/11/27
颁布机构: 上海市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作废
所属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适用地区: 上海市
适用领域: 化学品安全
生效日期: 1996/01/01
颁布日期: 1995/11/27

注:本法规已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沪府令7号)(2024.1.15施行)废止。

上海市金山——吴泾乙烯管线保护办法 (1995年1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确保金山——吴泾乙烯管线(以下简称金吴管线)的安全运行和沿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金吴管线,是指南起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纬六路界区,北至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界区,途经金山县、奉贤县、闵行区的地下乙烯输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见附图)。 金吴管线的附属设施,包括沿管线设置的里程标志桩、转角桩、阴极保护测试桩、绝缘法兰、阀室、放空火炬、阴极保护装置以及管线穿越公路、铁路、河流时的各种套管、涵洞等设施。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金吴管线的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 第四条(主管和协管部门) 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负责金吴管线安全运行和保护的管理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金吴管线安全保护的监督检查,并对危害管线和公共安全的行为给予处罚。 规划、建设、土地、市政、农业、水利、交通、港监等管理部门以及金吴管线沿线的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按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日常保护单位)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氯碱公司)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具体负责金吴管线的安全运行和日常保护,定期对金吴管线进行巡查和维修保养,并协同、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金吴管线的安全保护工作。 第六条(保护范围) 金吴管线的保护范围: (一)一般区段,为管线中心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的区域;穿越公路、铁路的区段,为管线中心线两侧各10米范围内的区域。 (二)穿越黄浦江底的区段,为管线中心线两侧各120米范围内的水域;穿越其他河流底的区段,为管线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水域。 (三)阀室、放空火炬、阴极保护装置为周边10米范围内的区域;其他附属设施为周边5米范围内的区域。 第七条(控制范围) 金吴管线的控制范围,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中防火间距的控制标准执行。 第八条(禁止行为) 在金吴管线的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或围筑畜圈; (二)移动、拆除、敲击或攀附里程标志桩等附属设施; (三)利用阀室等附属设施搭架拉线、拴牲畜或攀附农作物; (四)打桩、凿井或开挖沟渠、坑塘; (五)种植树木或其他深根植物; (六)倾倒有毒、有害的废渣、废液; (七)堆放砂石、砖瓦、木材、金属材料或易燃易爆等物品; (八)在未采取加固措施的情况下,通行、停放大型客运、货运机动车,或放置施工机械; (九)船舶抛锚、拖锚; (十)其他危害管线安全的行为。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覆盖、铲除、涂刻或损坏金吴管线永久性的识别标志。 第九条(限制行为) 在金吴管线的保护范围内,需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需实施与金吴管线平行或交叉的筑路、排管等市政公用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二)需进行开挖、修建、疏浚河道等施工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氯碱公司的意见,并经市经委审核同意后,方可按规定办理有关申请审批手续。 在金吴管线的控制范围内,需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征求氯碱公司的意见。经批准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崐单位应当在施工单位开始施工前,书面通知氯碱公司派员进行现场监护。 第十条(举报)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危害金吴管线安全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市经委或公安部门举报。 第十一条(表彰和奖励) 对维护金吴管线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或在事故抢救中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市经委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条(行政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公安部门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有第八条第一款第(一)、(四)、(九)项所列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并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二)有第八条第一款第(二)、(三)、(五)、(六)、(七)、(八)、(十)项所列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赔偿损失,可并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九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行政处罚的协调)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追究行政法律责任,涉及两个以上行政管理部门处罚权限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互相协调,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复议和诉讼) 当事人对公安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按公安消防管理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当事人对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按《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实施细则) 市经委可会同公安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经委会同公安部门进行解释。 第十七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法规解读 more+
  •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