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政务公开管理办法

颁布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部门规章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执法与督察
生效日期: 2003/04/01 颁布日期: 2003/04/01
颁布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部门规章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执法与督察
生效日期: 2003/04/01
颁布日期: 2003/04/01
环发[2003]2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政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保部门政务公开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法公开。环保部门政务公开工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进行。   (二)客观真实。公开的内容客观真实可信。   (三)全面公开。环保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除涉及保密规定及无公开价值的以外,逐步实现对社会、公众全面公开。   (四)注重实效。政务公开工作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   (五)方便公众、有利监督。政务公开应当方便公众办事,便于公众知情,有利于公众监督。   第三条 环保部门政务公开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一)办事程序简化,工作效率提高,机关作风明显好转。   (二)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三)行政行为规范,依法行政水平提高。   (四)干部职工民主意识增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落实,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 第二章 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第五条 环保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除属于国家秘密、国家安全以及涉及社会稳定事项的工作情况外,凡被社会和公众、企事业单位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按管理权限,经规定的审查程序审查后,对外公开。包括下列内容:   (一)环境质量状况;   (二)环保部门规章、标准等规范性文件;   (三)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计划;   (四)环境保护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   (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资质认可及其他环境保护审批、审核、核准、备案等情况;   (六)排污费征收的项目、标准、范围、依据、程序和使用情况以及处罚的依据、标准和执行情况;   (七)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查处、行政复议案件处理和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情况;   (八)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廉政规定;   (九)环境保护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范围、程序;   (十)纳入国家或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的进展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效益情况;   (十一)群众关心的其他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   第六条 各级环保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通过会议、报刊、广播、电视、便民手册、电子触摸屏、互联网、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实行环保政务公开。   第七条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在工作时间佩带表明身份的胸牌。 第三章 政务公开的程序和要求   第八条 上级环保部门对涉及下级部门的政务事项,在公开时应注意与下级部门的公开同步进行。   第九条 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本部门需公开的内容汇总整理,在规定时限内,报政务公开工作负责部门,统一公开。   第十条 对公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由相关部门提出意见,报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审核,可以公开的应予公开,公开内容应告知有关当事人。   第十一条 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公开后,应收集公众意见和反应。对公众提出的合理建议,应当积极采纳;对公众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研究,一时解决不了的,应做出说明解释。 第四章 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   第十二条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按本办法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工作。   第十三条 政务公开工作实行责任制,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制。   第十四条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组织学习,制定方案,审核公开内容,向社会发布公开信息,协调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检查等。领导小组可以下设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事宜。办公室主任可由综合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宣传部门应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五章 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各级环保部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应加强对本级和下级环保部门实施政务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十七条 政务公开工作应纳入机关工作人员政绩的考核内容。   第十八条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政务公开工作监督制度,实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广泛性和时效性。   第十九条 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可以邀请由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事业单位、街道居委会人员组成政务公开监督小组或聘请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监督小组或监督员会议,向他们介绍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第二十条 各级环境保护纪检监察部门应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监督信箱等渠道履行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第六章 奖 惩    第二十一条 各级环保部门对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优秀单位和成效显著的同志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 对不按规定实施政务公开的单位、部门和领导干部,应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同时取消其评选先进的资格。   第二十三条 对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消极、措施不力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采取必要的组织处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 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或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的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