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的通知 (陕环发〔2012〕74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咸新区管委会、韩城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陕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已经省政府批复,按照省政府陕政函〔2012〕116号文件批复要求,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2012年7月25日 附件: 陕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 一、背景与依据 地下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地下水污染防治是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区域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一旦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难以逆转。目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相当薄弱,地下水基础状况和污染状况底数不清,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水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对环境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2011年8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全国规划》),并于2011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印发,这是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首部纲领性文件。《全国规划》的出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水污染防治体系,为我国地下水与地表水协同控制的水污染防治格局的建立,为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陕西历史悠久,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类活动历来频繁,地下水污染问题由来已久。据2006年调查数据表明,全省已有约38 %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氟化物、硝酸盐、氨氮和总硬度。关中盆地和陕北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相对较重,陕南地区污染相对较轻。地下水环境优良区约占评价面积的52%,良好区约占35%,中等区约占10%,较差区面积约占3%。 随着近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以下降为主,显现出以点向面、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的特点。人口密集的关中盆地和陕北主要经济发展区的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陕南地区随着城市的扩张,工业“三废”的增加,各类环境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如:部分市、县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雨污分流不彻底,汛期污水随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污染;一些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及化肥农药等渗漏渗透,造成地下水污染;煤炭、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相关生产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地表水的污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也日益加重,渭河污染已成为直接影响地下水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省一些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地下水污染的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和难恢复性认识不够,“重地表水、轻地下水”的传统观念普遍存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未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关政策和保护措施明显滞后,部分区域地下水污染源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途径未根本切断,致使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亟待加强。为切实做好我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全国规划》的顺利实施,省政府办公厅责成省环保厅编制了《陕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作为我省贯彻落实《全国规划》指导性文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总体原则。完善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监管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切实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逐步建成科学、系统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施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制定并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及工程措施。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为重点,科学、系统分析不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典型污染场地特点,制定相应防控对策,实施各类治理工程,切实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3、统筹部署,综合协调。以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兼顾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整体部署地下水污染防治。环保、发改、财政、国土、住建、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部门普查成果,达到资源共享。加强与相关规划衔接和其他污染防治项目的协调。 4、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建立地下水环境质量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和企业责任追究制。 (三)实施目标 到2015年,全面掌握我省地下水污染状况,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初步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得到基本保障。 到2020年,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乡镇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开展农村分散式水源的保护,建立农村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建成。 (四)期限和任务 依据《全国规划》总体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状况,总体规划实施期为2012-20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2015年):全面、系统和科学谋划我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省、市两级相关部门建立长效、协调和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依据环保部统一部署和指导,完成《陕西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编写和实施工作。实施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和三大区域典型地下水污染案例风险评估、修复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广。督促、指导《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确保任务有明显进展和成效。 第二阶段(2016-2020):充分利用第一阶段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全面推广地下水污染防治、修复先进技术,分步骤、分类型、分区域加快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制,我省地下水环境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三、实施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5.《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6.《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 7.《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 8.国务院《关于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1〕119号) 9.《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环发〔2011〕128号) 10.《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环发〔2010〕63号) 11.《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2008-2020年》(水规计〔2010〕170号) 12.《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1〕17号) 13.《陕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年)》 (陕环发〔2008〕37号) 14.《陕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意见 (2010-2020年)》(陕环发〔2011〕68号) 15.《陕西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陕环函〔2011〕845号) 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17.《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 18.《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 19.《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 2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2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四、主要任务 (一)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 针对地下水污染物来源复杂、有机污染日益凸显、污染总体状况不清的现状,开展全省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综合考虑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污染状况、水资源禀赋及其使用功能和行政区划等因素,划分三大重点研究区域,分别为陕北风沙滩地区、关中盆地、陕南南水北调水源源头区。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及一般保护区。到2014年底前基本掌握我省地下水污染状况、成因和发展趋势,同时完成《陕西省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和《全国规划》相关任务的对接。 (二)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优先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定期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执法检查和后督察。规范设置界碑、围栏和防护林等隔离工程,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准入标准,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落实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责任。针对各种因素(本底和污染等)造成水质超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科学分析水源水质和水厂供水措施及周边区域布局等相关性,加快制定防治措施并加快实施。 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与水源共处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工业污染源、垃圾填埋场及加油站等风险源实施风险等级管理,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地下水污染隐患进行限期治理。 (三)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 持续削减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城镇生活污染负荷,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的同时,加强现有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减少管网渗漏;规范污泥处置系统建设,严格按照污泥处理标准及堆存处置要求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逐步开展城市污水管网渗漏排查工作,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健全城市地下水污染监督、检查、管理及修复机制。 到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周边生活垃圾填埋场或堆放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工作。目前正在运行且未做防渗处理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加快完善防渗措施,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对于已封场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开展稳定性评估及长期地下水水质监测。对于已污染地下水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及时开展顶部防渗、渗滤液引流、地下水修复等工作。加快关闭过渡性的简易或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设施。未经稳定化处理且含水率超过60% 的城镇污水厂污泥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 (四)强化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 强化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建立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定期评估和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一旦发现污染隐患和污染行为,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依法关闭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事件的企业。严格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针对石油炼化、焦化、黑色金属冶炼等排放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工业行业,建立工业企业地下水影响分级管理体系,严格规范危险废物堆放场,开展危险废物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和污染防治示范工作。 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主要区域,油泥堆放场等废物收集、贮存、处理处置设施应按照要求采取防渗措施,并防止回注过程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应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确实无法绕行的,应采取严格的防渗漏等特殊处理措施后从地下通过,最大限度地防止输送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从2012 年起,新建、改建和扩建地下油罐应为双层油罐或设置防渗池、比对观测井等防漏和检漏设施。到2015年底前,正在运行的加油站地下油罐应更新为双层油罐或设置防渗池,并进行防渗漏自动监测。 高度重视地下工程设施防控,对开挖隧道、地下勘探、采矿(煤)等各类工程实施前应进行科学、系统地判断,积极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影响和破坏。有计划地对地下水影响大、环境管理水平差的矿山予以关闭。 (五)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 规范农业生产,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生物防治新技术和环保型农药。发展环保农业,减轻农田渗流等控制面源污染,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地下水污染较重的平原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探索推广生物防虫的途径。对残留量高,毒性大的农药,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尽可能减少有毒农药的使用,避免造成土壤污染,从而引起地下水污染。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大力试制和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 严格控制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工程技术、生态补偿等综合措施,在水源补给区内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积极发展生态及有机农业。 (六)加强土壤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 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科学分析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客观评价污水灌溉的适用性,污水灌溉的水质必须达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避免在土壤渗透性强、地下水位高、含水层露头区进行污水灌溉,杜绝污水漫灌和倒灌引起深层渗漏污染地下水。控制污水灌溉量,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避免滥用污水灌溉引起地下水污染。加强污水灌溉区的监测和管理,经常了解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动态,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管理体系。 逐步开展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加强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评估污染土壤对地下水环境安全构成的风险,研究制定相应的污染土壤治理措施。 (七)有计划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 开展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借鉴先进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经验,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工业危险废物堆存、垃圾填埋、矿山开采、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包括勘探开发、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区域,筛选典型污染场地,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切断废弃钻井、矿井、取水井等地下水污染途径。报废的各类钻井、矿井、取水井由使用单位负责封井,及时开展废弃井回填工作,并保证封井质量,避免引起各层地下水串层污染,防止污染物通过各类废弃设施进入地下水。 (八)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在国土、水利及环保等部门已有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基础上,充分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网络,整合并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布设点位,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建立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省控网),实现对人口密集和重点工业园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区、重要水源等地区的有效监测;强化水厂的地下水取水检测能力、地下水区域性污染因子和污染风险的识别能力,增加检测项目,提高检测精度,强化地下水水质突变等异常因子识别。 加大对地下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建立专业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队伍,逐步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体系。建立预警预报标准库,构建地下水污染预报、应急信息发布和综合信息社会化服务系统。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应急措施,增强供水厂对地下水污染物的应急处理能力,强化水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分区域、有重点地增强水厂对氟化物、铁、锰、氨氮和硫酸盐等污染指标的处理能力,建立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储备体系。 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提高地下水环境保护执法装备水平,重点加强工业危险废物堆放场、石化企业、矿山渣场、加油站及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监察。强化纳入地下水污染清单的重点企业环境执法,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等排放、倾倒或利用无防渗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防止污染地下水;定期检查重点企业和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治理情况,评估企业和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排查安全隐患。 全过程监管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层开采水质差异大的多层地下水含水层,不得混合开采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人工回灌不得恶化地下水质。提高用水效率,节约使用地下水,严格实施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地下水超采区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压采和限采方案,保障地下水采补平衡,避免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五、实施计划 参照《全国规划》工程项目的设置原则,结合我省地下水污染实际状况,本方案计划实施六大项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详见附表二、附表三),预计总投资30.12亿元,具体如下: (一)实施项目 1、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包括全省10个市及杨凌示范区和典型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 2、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包括区域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省控网)、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市控网)以及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地下水污染预警应急体系建设主要涵盖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地下水污染应急保障工程体系建设和突发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 3、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完成未划分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审批工作,通过开展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水力截获、污水防渗、地下水帷幕、流场控制等工程措施防治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 4、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主要针对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现状及特点,从控制污染源出发,示范性开展工业危险废物堆放场、石化企业、矿山渣场、加油站及垃圾填埋场等污染场地的预防工作。完成存在渗漏问题的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堆存、垃圾填埋、矿山开采、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包括勘探开发、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场地的规范化防渗处理,加强环境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地下水的污染。 5、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主要针对我省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相应修复技术薄弱的现状,选取典型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地、垃圾填埋场、矿山开采场地、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包括勘探开发、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场地,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工程,恢复示范区地下水使用功能,为开展全省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积累经验。 6、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绿色种植技术,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退耕还林还草,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地下水监控试点示范。 (二)资金筹措和使用 1、资金筹措 资金主要来自4个方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方案的责任主体,同时地下水污染防治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因此本实施方案所需资金主要由各级地方财政纳入预算;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方案中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涉及企业污染治理的工程费用由企业承担,当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补助; ◆省级财政在现有的环保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市、县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支持。 2、资金使用 ◆省级财政主要用于省本级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和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地方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本级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和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企业地下水污染治理资金主要由企业承担,直接用于本企业对地下水污染预防和治理等工程项目; ◆争取的国家资金主要用于全省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人民政府是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也是本方案的主要实施者。应充分认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把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内容纳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生态与环境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结合当地地下水环境状况与实际,科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分解落实目标和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与相关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全力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进行,确保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建立高效的部门协调机制,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协调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省级环保部门会同国土、发改、财政、住建、水利、农业、卫生、工信、省军区后勤部等部门和单位,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实施方案》落实情况;会同国土、住建、水利、卫生部等部门,统一规划、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联合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国土、水利、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意见和措施。军事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由省军区后勤部负责组织实施。 (二)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执法管理 建立和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统筹协调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加快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和法规。建立地下水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地下水环境危害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严格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综合采用法律、行政、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强化污染源监管。切实加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典型污染场地和人工回灌区等重点区域的监督管理。建立部门间地下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形成资源互通、共享的高效工作机制和监管体系。 (三)创新经济政策、拓展融资渠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尽可能整合现有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立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基金,做好因企业活动或突发事故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污染防治项目的协调,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规划。进一步制定、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和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完善差别水价等相关政策。 (四)重视科学研究、增强技术支撑 加大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支持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引进、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及管理经验,协调、鼓励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应用技术。逐步建立先进实用技术目录,培育相关产业。切实抓好科技示范区建设,各地应有计划的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工程。 (五)加强舆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重要环保宣传活动,有针对性普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识,宣传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增强公众保护地下水的危机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我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附表一 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名单 序号 水源地名称 河流名称 级别 1 西安市西北郊地下水水源地(备用) 渭河 市级 2 西安市渭滨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市级 3 西安市沣皂河地下水水源地 沣河 市级 4 西安市灞浐河地下水水源地 灞河 市级 5 西安市段村地下水水源地(备用) 灞河 市级 6 长安区饮用水源地 灞河 县级 7 临潼区饮用水源地 渭河 县级 8 临潼区新丰第二自来水厂(备用) 渭河 县级 9 周至县县城饮用水源地 黑河 县级 10 户县县城饮用水源地 新河 县级 11 蓝田县县城饮用水源地 灞河 县级 12 高陵县自来水厂水源地 渭河 县级 13 高陵县泾河工业园饮用水源地 泾河 县级 14 宝鸡市陈仓区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市级 15 千阳县沈家庄水厂水源地 千河 县级 16 扶风县自来水公司地下水水源地 小韦河 县级 17 凤翔县城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县级 18 眉县县城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县级 19 歧山县城地下水水源地 漆水河 县级 20 陇县温河水源地 千河 县级 21 咸阳市城区一水厂水源地 渭河 市级 22 咸阳市城区二水厂水源地 渭河 市级 23 咸阳市城区三水厂水源地 渭河 市级 24 咸阳市东郊水源地(四水厂) 渭河 市级 25 咸阳市陈阳寨水源地(五水厂) 渭河 市级 26 兴平市一水厂水源地 渭河 市级 27 兴平市二水厂水源地 渭河 市级 28 礼泉县地下水水源地 泔河 县级 29 泾阳县一水厂水源地 泾河 县级 30 泾阳县二水厂水源地 泾河 县级 31 淳化县县城水源地 渭河 县级 32 三原县西秦水源地 清峪河 县级 33 乾县二水厂水源地 泔河 县级 34 乾县杨汉乡水源地 渭河 县级 35 武功县自来水公司水源地 渭河 县级 36 永寿县西沟水厂水源地 漠西河 县级 37 礼泉县尧召水源地 泔河 县级 38 旬邑县城安仁地下水水源地 马栏河 县级 39 渭南市自来水公司水源地 渭河 市级 40 渭南市高新区水厂水源地 41 华阴市自来水公司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市级 42 华阴市华山水厂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市级 43 蒲城县袁家坡地下水水源地 北洛河 县级 44 澄城县温泉水源地 北洛河 县级 45 富平县页坡地下水水源地 石川河 县级 46 大荔县育红水源地 北洛河 县级 47 白水县耀卓地下水水源地 白水河 县级 48 合阳县申都水源地 黄河 县级 49 华县城区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县级 50 潼关县一水厂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县级 51 潼关县二水厂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县级 52 志丹县城关地下水源地 周河 县级 53 吴起县城关地下水源地 洛河 县级 54 榆林市普惠泉榆溪河水源地 榆溪河 市级 55 榆林市榆阳泉水源地 榆溪河 市级 56 靖边县四柏树水源地 芦河 县级 57 府谷县天桥岩溶水源地 黄河 县级 58 定边镇马莲滩 黄河 县级 59 定边县贺圈镇西羊圈水源地 黄河 县级 60 清涧县老柳卜水源地 清涧河 县级 61 清涧县丁家沟水源地 清涧河 县级 62 清涧县牛家湾水源地 清涧河 县级 63 汉中市东郊地下水水源地 汉江 市级 64 汉中市西郊地下水水源地 汉江 市级 65 勉县城市水源地 汉江 县级 66 城固县城区水源地 湑水河 县级 67 南郑县大河坎水厂石拱水源地 濂水河 县级 68 南郑县周家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濂水河 县级 69 洋县城区水源地 澢水河 县级 70 洋县四○五厂水源地 汉江 县级 71 商洛市城市地下水水源地 丹江 市级 72 山阳县邹家湾水源地 县河 县级 73 丹凤县丹江地下水源地 丹江 县级 74 杨凌区一水厂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市级 75 杨凌区二水厂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市级 76 杨凌区三水厂地下水水源地 渭河 市级 附表二 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数量 投资(亿元) 1 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 12 0.34 2 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 21 0.87 3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36 10.29 4 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24 9.18 5 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 13 5.77 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19 3.67 合计 125 30.12 附表三 项目清单 附表3-1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表 序号 城 市 工 程 名 称 投资(万元) 期限(年) 1 陕西省 陕西省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630 2012-2015 2 西安市 西安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300 2012-2015 3 宝鸡市 宝鸡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300 2012-2015 4 咸阳市 咸阳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400 2012-2015 5 铜川市 铜川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50 2012-2015 6 渭南市 渭南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400 2012-2015 7 延安市 延安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400 2012-2015 8 榆林市 榆林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400 2012-2015 9 汉中市 汉中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300 2012-2015 10 安康市 安康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50 2012-2015 11 商洛市 商洛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100 2012-2015 12 杨凌示范区 杨凌示范区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 90 2012-2015 合计 3420 附表3-2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表 序号 城 市 工 程 名 称 投资(万元) 期限(年) 1 陕西省 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体系 200 2011-2015 2 陕西省 地下水污染应急预警体系 200 2011-2015 3 陕西省 地下水污染信息管理体系 200 2011-2015 4 陕西省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技术体系 200 2011-2015 5 陕西省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体系 200 2011-2015 6 陕西省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 1500 2011-2015 7 陕西省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技术体系 200 2011-2015 8 陕西省 地下水环境信息管理体系 1500 2011-2015 9 陕西省 地下水污染应急保障工程体系 2000 2011-2015 10 陕西省 地下水突发污染应急监测体系 500 2011-2015 省级小计 6700 11 西安市 西安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12 宝鸡市 宝鸡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13 咸阳市 咸阳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14 铜川市 铜川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15 渭南市 渭南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16 延安市 延安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17 榆林市 榆林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18 汉中市 汉中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19 安康市 安康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100 2012-2015 20 商洛市 商洛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200 2012-2015 21 杨凌示范区 杨凌示范区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100 2012-2015 市\区小计 2000 合计 8700 附表3-3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表 序号 城 市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内 容 期限(年) 投资(万元) 宝鸡市 1 宝鸡市 陈仓区地下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进行水力截获,设置流场控制 2012-2015 3929 2 宝鸡市 金台区陵原水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通过开展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水力截获、污染防渗、地下水帷幕等工程措施防止污染 2012-2015 860 3 宝鸡市 温河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温河水源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 2012-2015 870 4 宝鸡市 千阳县沈家庄水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进行水力截获,设置流场控制 2012-2015 3980 5 宝鸡市 麟游县招贤镇供水工程 对深机井进行保护 2012-2015 112 6 宝鸡市 眉县太白山旅游区水源保护区水污染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新建太白山旅游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项目 2012-2015 860 宝鸡小计(共6项) 10611 咸阳市 7 咸阳市 咸阳市陈阳寨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采用漏斗治理措施,均衡采水,治理污水 2012-2015 5052 8 咸阳市 咸阳市杨汉水源地和乾陵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补给区建造隔离墙,污水防渗 2012-2015 3967 9 咸阳市 咸阳市永寿西沟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补给区建造截水沟,污水防渗 2012-2015 3931 10 咸阳市 咸阳市淳化县西沟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源补给区污水防渗漏 2012-2015 3910 11 咸阳市 咸阳市淳化县东环路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补给区流场控制,污水防渗 2012-2015 3908 12 咸阳市 咸阳市淳化县女儿泉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源地补给区污水防渗 2012-2015 3913 13 咸阳市 咸阳市兴平市二水厂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建造隔离墙,设置污水防渗 2012-2015 3939 咸阳小计(共7项) 28620 铜川市 14 铜川市 耀州区供水公司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工程 实施水利截获、污水防渗、地下水帷幕、流场控制等工程措施 2012-2015 1000 铜川小计(共1项) 1000 渭南市 15 渭南市 高新区水厂水源地迁建水源井及配套工程 关闭一水厂7口水源井,新建水源井8口,新建每小时处理80吨饮用水的除铁除锰站6座 2012-2015 5107 16 渭南市 城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污水防渗、地面截污工程、水源地保护 2012-2015 4000 17 渭南市 华阴市华山水厂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生物或物理隔离,水源地标识、警示设施;搬迁人口0.03万人,关闭排污口1个;点源整治工程 2012-2015 476 18 渭南市 华县城区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在水井周围建设隔离围网,标识和警示设施15处项;排污口关闭3个,解决地下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3座,人口搬迁3户10人;点源整治工程 2012-2015 385 19 渭南市 富平县页坡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一级保护区及输水管线两侧建设封闭隔离围栏5公里,标识和警示设施8处;搬迁保护区内20户约100人;点源整治工程 2012-2015 900 20 渭南市 白水县耀卓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设置围栏(围网)长度6800米,防护林面积290平方米,设置保护区标志16个,建造防渗墙16面,隔离面积1000平方米;解决地下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3座,人口搬迁8户34人,关停农用机井6孔,煤井一孔;处置保护区生活垃圾,旅游垃圾等 2012-2015 641 渭南小计(共6项) 11509 延安市 21 延安市 延安市吴起县地下水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建设隔离墙,污水防渗,水源地防护 2012-2015 3937 22 延安市 宜川县五里坪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工程 开展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水力截获、污水防渗、地下水帷幕、流场控制等工程措施 2012-2015 300 23 延安市 延长县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防治 编制可行性报告;建立20个地下水监测站点,成立1处监测机构,安装监测设备20套;建设县城污染水处理厂1处,铺设污水收集管网50公里;在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11处;建设医院废水处理设备12处;建设煤矿开采污水处理设施3套;建设地表水截流坝15处;县城新建水库1处,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立饮用水源地11处 2012-2015 5000 延安小计(共3项) 9237 榆林市 24 榆林市 榆林市榆阳区普惠泉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源补给区污水防渗漏 2012-2015 5323 榆林小计(共1项) 5323 汉中市 25 汉中市 汉中市汉台区西郊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源地防护,建设隔离墙,排污沟等 2012-2015 3967 26 汉中市 南郑县大河坎水厂(石拱)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进行水力截获,设置流场控制 2012-2015 3929 27 汉中市 汉中市南郑县城(周家坪)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采用漏斗治理措施,均衡采水,治理污水 2012-2015 3928 28 汉中市 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补给区建造隔离墙,污水防渗 2012-2015 3924 29 汉中市 汉中市勉县城区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补给区建造截水沟,污水防渗 2012-2015 3942 30 汉中市 汉中市汉台区东郊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源地防护,建设防渗排沟 2012-2015 4205 31 汉中市 汉中市城固县城市水源地准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准保护区建设节水沟,污水防渗工程 2012-2015 3972 32 汉中市 洋县城区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补给区建造隔离墙,污水防渗工程 2012-2015 4403 33 汉中市 西乡县城关镇(十里村、和平、五渠、五丰、史家湾古元、乔房)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源地防护、建设隔离墙,排污沟、截水沟、污水防渗工程、治理污水 2012-2015 720 汉中小计(共9项) 32990 商洛市 34 商洛市 县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 征收4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土地,种植涵养林,围栅保护 2012-2015 1000 35 商洛市 山阳县户垣镇等8镇饮用水源保护 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在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移民搬迁、水土治理等 2012-2015 2000 商洛小计(共2项) 3000 杨凌示范区 36 杨凌示范区 杨凌城区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源地防护、拆迁违章建筑、污水防渗 2012-2015 560 杨凌小计(共1项) 560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合计36项 10.285 附表3-4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表 序号 城 市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内 容 期限(年) 投资(万元) 西安市 1 西安市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周边区域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垃圾填埋场防渗、污水管道防渗工程 2012-2015 5850 2 西安市 垃圾填埋厂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通过对西安市水业运行公司第五水厂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周边垃圾填埋厂对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水质影响的调查和评价,提出消除垃圾填埋厂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012-2015 1260 3 西安市 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通过对江村沟垃圾场周围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监测,结合以往监测资料,分析垃圾场长期使用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提出控制渗滤液污染的对策,为环保部门、政府决策机构建设国内类型垃圾场及江村沟垃圾场渗滤液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12-2015 3500 西安小计(共3项) 10610 宝鸡市 4 宝鸡市 太子沟工业固废堆放场、泄洪渠拦渣坝加固、防渗工程 60万吨工业废渣堆放场拦渣坝加固、泄洪渠加固、渣场防渗及综合利用 2012-2015 2600 5 宝鸡市 千阳县建陶产业园区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对千阳县建陶产业园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确定污染区域,建设地下连续墙防护体系,预防该地区地下水酚污染,控制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扩散 2012-2015 6500 宝鸡小计(共2项) 9100 咸阳市 6 咸阳市 咸阳市城区渭河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对咸阳市城区段采取工程措放和管理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2012-2015 2000 咸阳小计(共1项) 2000 铜川市 7 铜川市 耀州区董家河镇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建筑工业危险废物堆放场、石化企业、矿山渣场等垃圾填埋场等工程 2012-2015 900 铜川小计(共1项) 900 渭南市 8 渭南市 交口抽渭灌区污染预防项目 污水灌溉区域预防项目 2012-2015 5850 9 渭南市 华县陕化工业区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建设配套完善的地面化工废水污染防治工程,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堆存场地污染预防等 2012-2015 5000 10 渭南市 潼关县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建设配套完善的地面废水污染防治工程,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堆存场地污染预防等 2012-2015 3000 11 渭南市 韩城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建设配套完善的地面废水污染防治工程,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堆存场地污染预防等 2012-2015 5000 12 渭南市 华阴二合成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建设配套完善的地面废水污染防治工程,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堆存场地污染预防等 2012-2015 2000 渭南小计(共5项) 20850 延安市 13 延安市 延安石油开采区域地下水污染预防和修复示范项目 延安市石油开采区域石油、油泥、固体废物防渗等综合预防和修复 2012-2015 5850 14 延安市 延长县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项目 油气开发钻井泥浆固化填埋、加油站储油设施以及煤场、煤矸石做防渗层 2012-2015 6000 延安小计(共2项) 11850 榆林市 15 榆林市 大型煤炭基础开发矿区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神木煤炭矿区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 2012-2015 5850 16 榆林市 米脂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石渣场污染防治 电石渣废液循环利用、渣场防渗防漏及污染修复 2012-2015 3300 榆林小计(共2项) 9150 汉中市 17 汉中市 西乡县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垃圾填埋场地安全卫生、底层防渗雨污分流、渗滤液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治与修复、地下水污染治理 2012-2015 4700 18 汉中市 西乡县油库加油站场地污染地下水预防示范项目 布设监测井、开展勘察监测、全面调查,确定污染源,控制地下水污染扩散综合治理 2012-2015 1200 汉中小计(共2项) 5900 安康市 19 安康市 岚皋县四季河口简易垃圾填埋场 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 关停四季河口简易垃圾填埋场,对原有简易垃圾场堆放的17.5万吨生活垃圾及堆放场场区受污染表层土壤清运至新建县城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开挖后床去重新调运新土覆盖复耕,并采取生物恢复措施土壤 2012-2015 230 20 安康市 紫阳县蒿坪镇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对高氟区的土壤进行治理与改造,实施安全饮水工程 2012-2015 95 安康小计(共2项) 325 商洛市 21 商洛市 镇安县久盛矿业尾矿库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 对尾矿库上游500m,下游2km,二侧1km里范围内地下水防治,包括加强对尾矿库库底防渗及排放废水对下水污染防治 2012-2015 5000 22 商洛市 洛南县九龙公司矿山及尾矿库防渗和整治工程 对矿山排渣场进行规范化防渗处理,对所有尾矿库综合治理 2012-2015 8000 23 商洛市 陕西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 对矿山排渣场进行规范化防渗处理,对所有尾矿库综合治理 2012-2015 8000 商洛小计(共3项) 21000 杨凌示范区 24 杨凌示范区 杨凌垃圾填埋厂地下水污染预防 进行规范化防渗处理 2012-2015 150 杨凌小计(共1项) 150 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合计24项 91835 附表3-5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表 序号 城 市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内 容 期限(年) 投资(万元) 西安市 1 西安市 高陵县鹿苑镇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 地下水综合整治工程 2012-2015 6850 2 西安市 皂河污水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研究 对西安市的排污河道皂河对其周边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城市排污河道对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措施 2012-2015 2800 西安小计(共2项) 9650 宝鸡市 3 宝鸡市 凤翔县长青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 凤翔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周边土壤修复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金属污染预防与治理工程 2012-2015 6850 4 宝鸡市 地下水油污染修复项目 修复阳平镇新秦村、县功镇下河西村浅层地下水油污,购置水泵500台,建设集水池50个,配套建设隔油设施 2012-2015 750 5 宝鸡市 地下水化学污染修复项目 修复阳平镇窑底村浅层地下水化学污染,购置水泵100台,建设集水池20个,配套建设化学污染治理设施 2012-2015 800 宝鸡小计(共3项) 8400 渭南市 6 渭南市 华县精细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 华县精细化工园区地下水氨氮超标治理和修复工程 2012-2015 6850 渭南小计(共1项) 6850 延安市 7 延安市 宜川县英旺乡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 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工程,恢复示范区地下水使用功能 2012-2015 400 延安小计(共1项) 400 汉中市 8 汉中市 固体废物堆放场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 略阳县废弃的剪草沟硫铁矿地下水综合整治工程 2012-2015 6850 9 汉中市 勉县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工程 高潮社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工程 2012-2015 5000 汉中小计(共2项) 11850 安康市 10 安康市 固体废物堆放场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 白河县废弃硫铁矿区地下水综合整治工程 2012-2015 6850 安康小计(共1项) 6850 商洛市 11 商洛市 固体废失堆放场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 商南县铬渣污染场地地下水综合整治工程 2012-2015 6850 12 商洛市 洛南县卫东及尖角国防“三线”基地场地修复工程 开展场地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恢复功能 2012-2015 6000 商洛小计(共2项) 12850 杨凌示范区 13 杨凌示范区 杨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修复 地下水修复 2012-2015 880 杨凌小计(共1项) 880 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合计13项 57730 附表3-6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表 序号 城 市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内 容 期限(年) 投资(万元) 宝鸡市 1 宝鸡市 扶风县天度镇西权村3200亩优质果品农药化肥控制使用项目 建立3200亩优质果品农药化肥控制使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补偿体制,逐步减少常规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和频次,增加有机肥和绿色农药使用量,最终完全使用有机肥和绿色农药。建立土壤修复计划,不断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品质和肥力。 2012-2015 840 2 宝鸡市 扶风县杏林镇浪-西万亩小麦良种制种区农药化肥控制使用项目 建立10000亩优质小麦农药化肥控制使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补偿体制,逐步减少常规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和频次,增加有机肥和绿色农药使用量,最终完全使用有机肥和绿色农药。建立土壤修复计划,不断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品质和肥力 2012-2015 740 3 宝鸡市 千阳县农业面源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2012-2015 3000 4 宝鸡市 岐山县故郡镇西塬村养殖沼气项目 100立方米沼气池 2012-2015 22 5 宝鸡市 凤鸣镇玉旦村王润祥养殖专业户沼气项目 100立方米沼气池 2012-2015 22 6 宝鸡市 眉县农业有机肥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新建养规模化殖业沼气设施,利用沼液、沼渣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示范项目 2012-2015 8600 宝鸡小计(共6项) 13224 咸阳市 7 咸阳市 三原县冯村水源地耕地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对冯村水源地一级保护区690亩采用退耕,营造经济林、护岸林,彻底杜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氮磷含量。对冯村水源地二级保护区3800亩耕地进行深耕、换茬耕种等生物措施,减小农业面源污染,减少雨水汇集时水中氮磷含量对水库水的直接污染 2012-2015 对冯村水源地准保护区33000亩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库水氮磷含量,确保水库水质达到地表二类水标准 1880 8 咸阳市 武功县秦光畜牧专业合作社 生猪养殖,粪便和秸秆无害化加工、沼气 2012-2015 400 咸阳小计(共2项) 2280 铜川市 9 铜川市 周陵地下水源保护示范项目 养鸡场固体废物处理 2012-2015 3500 铜川小计(共1项) 3500 渭南市 10 渭南市 渭南市农业面源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立监测体系 2012-2015 3500 渭南小计(共1项) 3500 延安市 11 延安市 延长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 建设农村沼气池7500口;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水源地退耕还草1万亩 2012-2015 5000 延安小计(共1项) 5000 榆林市 12 榆林市 榆阳区红石峡饮用水源地补给区农业面源源污染防治 水源涵养区生态治理,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2012-2015 2000 榆林小计(共1项) 2000 汉中市 13 汉中市 南郑县大河坎水厂(石拱)水源地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对一级保护区内共108.5亩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012-2015 125 14 汉中市 城固县城地下饮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在保护区内规划实施以控制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使用量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减少因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2012-2015 1000 汉中小计(共2项) 1125 安康市 15 安康市 蒿坪镇紫阳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人畜粪便处理工程、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工程、人畜安全饮用水工程、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使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垃圾回收、杂物有序堆放,人畜饮用水安全,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2-2015 210 16 安康市 汉阴县月河现代农业园区有机食品基地项目 发展有机农产品基地15000亩 2012-2015 3000 安康小计(共2项) 3210 商洛市 17 商洛市 丹凤县龙驹镇枣园等3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龙潭水库一级保护区内退耕还林,3个村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2012-2015 1500 18 商洛市 商南县绿色农特产品基地建设 在商南县清油河,富水河沿岸谷地,改造传统粮食种植土地,建设2000亩绿色有机茶叶、花生特色农产品基地。 2012-2015 1000 商洛小计(共2项) 2500 杨凌示范区 19 杨凌示范区 杨凌示范区崔东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绿色种植技术 2012-2015 350 杨凌小计(共1项) 350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合计19项 36689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