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意见的通知

颁布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上海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12/04/20 颁布日期: 2012/04/20
颁布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上海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12/04/20
颁布日期: 2012/04/20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意见的通知 (闵府办发[2012]36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   区应急办拟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沪府办[2011]81号)文件精神,维护本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经区政府同意,就进一步加强本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规范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不断满足本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公众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努力构建符合闵行“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需求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和预警联动的工作体系,大力提升气象服务对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逐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最大程度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工作目标。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本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基本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先进水平。到2015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出时间提前30-45分钟以上,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逐步实现局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块发布;气象防灾知识进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公众认知和应用气象信息能力明显提高。   二、加强监测预警能力   (一)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依托市气象监测网络体系,完善本区气象监测网络,构建本区气象灾害警戒圈,建成本区立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全面优化、改善和保护气象观测场地等基础设施,建成集常规气象观测、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化学天气观测、太阳辐射观测、雷电监测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城区气象立体综合观测站,形成较为完备的常规气象观测网、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旅游生态气象信息网、天气实景监测网等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加强道路、航运、枢纽、港口、电力、大型企业、商务区、旅游度假区、高校园区、农业产区等气象监测设施以及移动应急气象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等建设。   (二)强化气象预报预测工作。完善以短时临近为核心的长期、中期、短期临近一体化、无缝隙气象预报系统,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在台风、强对流、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通过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进行科学研判,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化水平。提升气象信息资源的开放度和共享度,多渠道为公众出行、健康、防灾、居家生活等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互动式的气象信息服务。   (三)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查清本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建立以社区、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情况调查收集网络,综合考虑影响商务区和交通枢纽的主要气象灾害,组织开展局地强风对建筑层高、布局和朝向等建设指标的影响评估,以及不同强度降水量排水系统承载力的影响评估,编制台风、暴雨、大风、高温、雷电、大雾、低温、雨雪冰冻等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及防御方案。建立行政区域和高影响行业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加快本区气象灾害风险图形化智能分析系统建设。在编制城乡规划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前,要发挥气象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三、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一)加快多灾种早期预警延伸系统的建设。通过多灾种早期预警延伸系统的建设,为建立“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多环节一体化”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早发现、早通气、早会商、早响应能力。建立完善极端天气内部通报、天气警报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互为补充的气象预警体系及其配套管理办法。对于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要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和渠道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   (二)加强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积极推进本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善预警信息分类研判和集中发布的工作机制,做好可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区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因气象因素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预警信息由有关部门和单位制作,根据政府授权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   (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的作用。文广影视、新闻、通信管理等部门及有关媒体、企业要大力支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社会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及时、准确、无偿播发或刊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情况下要通过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甚至中断正常播出等方式,迅速播报预警信息及有关防范知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电视天气预报的发布内容、形式和时次,提高气象应用产品的实用性。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对手机短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送效率,按照政府及其授权部门的要求,及时免费发布预警信息。   (四)完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建设本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广覆盖系统,包括:建立虹桥枢纽天气预警发布网站和微博发布机制,建设虹桥商务区等区域和交通枢纽气象信息发布标志性物件;建设、交通、旅游等部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学校、社区、机场、港口、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建设电子显示屏等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设施,滚动播出及时更新的常规气象预报和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文广影视等部门加强气象预警无线广播、预警信号灯光发布系统等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建设,并充分使用网站、微博、移动智能终端等,建立多种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积极推进中国气象频道在本区落地,研究建立气象等防灾减灾专用频道。   四、加快健全预警联动机制   (一)完善跨部门合作机制。充分运用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初步成果,采用分类、分时、分级联动的方式实现与区联动中心的互动。继续完善气象与区联动中心、水务、安监、公安、环保、卫生、交通、建设、农业、旅游、供水、电力监管等部门的数据汇交和共享平台,建立实时气象灾害综合数据库,建立健全多部门突发气象灾害防御实时会商和研判机制,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实况的通报。进一步加强气象和卫生部门的信息共享,积极探索和推进本区健康气象服务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和适合本区实际的健康气象业务服务机制,创新闵行健康气象服务模式。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领域雷电等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强化基层联动避险措施。加强社区气象灾害宣传、防御等工作,结合社区基层应急管理单元建设,探索和建立“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做好预警信息传递和组织群众防灾避险,构建起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户直通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开展联防联控。推进基层气象信息站的建设,加强气象信息员、志愿者管理,并为其配备必要装备及经费。各委办局、镇、街道、社区以及相关企业、学校等要制定和落实重大气象灾害来袭时的停工、停课等应急措施。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条块结合,横向联动的沟通合作机制,扎实推进本区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定期听取气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二是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要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应急防御体系之中,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要纳入镇、街道和相关单位的绩效考核。   (二)增加资金投入。把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多渠道增加相关投入,按照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财政投入机制,保障经费投入,并分步实施。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资金,保障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及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建立健全灾害风险保险体系,积极探索发挥保险、财政等在支持气象灾害预警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三)推进科普宣教。宣传、教育、科技等部门要把气象灾害科普工作纳入本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通过创建气象科普基地等广泛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避险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特别是加强对中小学生、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的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利用户外广告设施配合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及其他气象信息宣传,提高气象科普的覆盖面和社会对气象防御工作的认识。   (四)加强舆论引导。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防御工作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和应用气象灾害及防御工作宣传报道,防止歪曲报道、恶意炒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和应用工作的良好氛围。通信管理、建设交通等部门要会同气象部门共同开展对各类网站、手机报、电子屏等公共媒体或载体发布气象信息的监管、检查和治理。 闵行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四月 ------End------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