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关于实施普陀区2012年―2014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决定

颁布机构: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上海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12/03/30 颁布日期: 2012/03/30
颁布机构: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上海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12/03/30
颁布日期: 2012/03/30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普陀区2012年-2014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决定 (普府〔2012〕19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为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全面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上海市2012年-2014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决定》(沪府发〔2012〕13号)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进普陀城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现就实施普陀区2012年-2014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称“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作出如下决定:   一、围绕“创新求突破,提升促发展”,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   今后三年,是普陀围绕“创新求突破,提升促发展,努力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的攻坚阶段。各部门要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在工作思路上应重点体现“四个转变”,即发展战略从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预防、优化发展转变;控制方法从单项、常规控制向全面、协同控制转变;工作重点从重基础设施建设向管建并举、长效管理转变;区域重点从中心城区为主向城乡一体转变。在工作重点上应突出“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更加注重解决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和创新管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到2014年,基本完成污染减排等“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为全面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扎实基础。   二、以“削减总量、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优化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八大领域的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实施“截污纳管攻坚战”,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按照“治污为本、截污为先、泥水同步、管建并举”的原则,实施“截污纳管攻坚战”。重点推进污水收集系统和三级管网建设,推进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和雨污混接改造,加强污泥有效处理处置,切实提高管网覆盖率和城镇污水处理率。进一步加大黑臭河道整治力度,加强水系沟通,基本完成区域内直排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巩固并提高河道整治成效,河道水环境质量和面貌持续改善。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二)进一步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不断提高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全面推进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完善扬尘污染控制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加强街道、镇的区域管理职责,实行以块为主、条线到位的工作责任考核制。全面完成区域内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加强机动车尾气监测与黄标车的限行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继续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加油站油气回收与餐饮业油烟治理,开展细颗粒物(PM2.5)监测,有效缓解灰霾、臭氧、酸雨等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按API指数评价,若评价方式改变,则作相应调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三)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机制,提升辐射安全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能力。   加强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与噪声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和治理,注重缓解居民投诉集中、扰民现象严重的噪声污染矛盾。每年创建1个上海市“安静居住小区”。以禁鸣宣传工作为抓手,继续加强交通噪声的管理和执法力度,机动车、非机动车鸣号率控制在3%以下。以强化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为重点,完善全区核与辐射监管体制。以加强土壤监测能力为支撑,逐步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管制度。   (四)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高固体废物安全处置能力。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推进本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以实现“全过程分类”为目标,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系统,基本形成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框架体系。保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力争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医疗废物收集和集中处置率保持在100%。   (五)加强工业区环境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思路,突出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劣势企业,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大力督促工业区块以外企业逐步实施转型调整,并向工业区块集中。严格控制新增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实行“批项目、核总量”制度。扶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清洁生产从试点逐步转向推广,大力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南大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结构绿地建设,促进区域和谐发展。2012年至2014年,全区单位GDP年能耗下降平均值达3.7%。   (六)加快各类绿地和景观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区生态格局。   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和旧区改造,加快大型公共绿地、楔形绿地、大型居住区绿地的建设。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实现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丰富植物群落和种类,体现物种多样性,以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优化生态格局,提高绿化生态效益,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到2014年底,新建公共绿地42万平方米,新建专用绿地30万平方米,新辟行道树3000株。   (七)创新环境宣教形式与内容,进一步巩固环境宣教成果。   以绿色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普及绿色低碳理念,倡导绿色低碳文明。推进本区环境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努力推动国际生态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创建。新创9个区级环保绿色小区,争创2个市级绿色社区;新创6所区级绿色学校,争创2个国际生态学校;新建2个区级环境教育基地,争创1至2个市级环境教育基地。   (八)进一步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加强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化、应急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和本市标准化建设要求,继续完善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成辐射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全区辐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提高环境质量预警监测能力,初步建成环境保护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三、统筹协调,注重实效,努力完善并落实各项机制保障   (一)推动体制机制完善与创新,强化责任考核。   进一步完善以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为核心的环保体制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机制。强化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污染减排责任制,健全污染减排指标分解和跟踪考核机制。加强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检查,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考核。   (二)突出源头预防和执法监管,提升监管水平。   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组织专项执法行动,加大企业环境监督力度,杜绝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突出污染源头预防,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继续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加快推进工业区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三)注重环境宣传和公众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支持并参与环境保护,弘扬绿色文明。继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开展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环保实践活动。注重信息公开,定期公布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环境质量状况等情况。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重大决策、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分工协作,确保取得实效。   各部门要切实把环境保护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三重三评”(在全面推进中重治本、综合治理中重机制、资金投入上重实效,环境保护的成效让市民评判、社会评价、科学数据评定),明确责任,充实力量,组织好本区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统筹、行业指导和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计划节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实效。   二○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End------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