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2年全省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颁布机构: |
江苏省卫生厅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江苏省 |
适用领域: |
应急管理 |
生效日期: |
2012/01/18 |
颁布日期: |
2012/01/18 |
颁布机构: |
江苏省卫生厅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江苏省 |
适用领域: |
应急管理 |
生效日期: |
2012/01/18 |
颁布日期: |
2012/01/18 |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卫生应急工作要点》的通知
(苏卫办应急〔2012〕1号)
各市卫生局,厅直属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2年全省卫生应急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的实际,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2012年全省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12年,全省卫生应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紧紧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一案三制”建设,重点推进卫生应急信息化、应急队伍、救治基地三项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准备水平和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一、继续推进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目前,我省已有6个市卫生局(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市)经当地编委批准增设了应急办,其余7个市卫生局在相关处室增挂了应急办牌子,全省105个县(市、区)卫生局有21个成立了独立的应急办,其余明确了相应科室承担卫生应急工作。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办事机构建设,市和有条件的特别是争创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全部成立有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其它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专门科室和专人具体负责卫生应急日常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成立或明确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
二、修订完善卫生应急预案
根据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厅2008年以前下发的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全面梳理,重新制(修)订印发一批应急预案,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和动态管理工作,着力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预案之间的协调性,为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提供有效指导,真正做到应对有策。组织制定我省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举办全省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培训班,指导各地各单位切实做好卫生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工作。细化落实应急预案,分类制定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规范和流程,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等在突发事件卫生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印发《江苏省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三、加快推进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快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建设进度,力争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地上6层主体工程土建封顶,年内开展设备安装和大楼内外装饰工程。配合厅办公室启动省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建设,年内完成厅视频会议系统的改造建设,指导市级视频交换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对各市分期分批安装调测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软件,实现卫生部、省卫生厅和13个市卫生局视频数据及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平台对接互通。健全完善省级“一个中心、两个分中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中心、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和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的构架。
四、继续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水平
进一步推进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与县级120急救医疗站联网工作,在与淮安市各县(市)120联网基础上,再选择1~2家有条件的市推进所辖县(市)与省里的联网,逐步推进省、市、县三级紧急医疗救援网络的互联互通,开通手机拨打120定位功能,实现我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网络的广覆盖。继续加强人禽流感、SARS和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监测点能力建设。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研判机制,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管理水平。开展新化学品健康危害监测预警,启动省及各市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实验室建设,加快各市核和辐射定点去污洗消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核应急医学处置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全省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准备水平。
五、切实加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中心)建设管理
在开展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省级4个综合类、1个传染病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抓紧制定下发《省级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大力推进省人民医院等4家厅直三甲综合医院省级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依托南京市第二医院(江苏省传染病医院)启动省级传染病医疗救治基地建设。对已授牌的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中心),采取定期督导和考核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地(中心)的管理准备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着手启动市、县两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工作,抓紧制定我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中心)管理办法。继续推进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毒物危害、中毒控制和医疗救治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省中毒控制中心与省中毒医疗救治基地的协作机制,召开全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会议。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储备资源信息整合。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的监测预警和报告管理,召开全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研讨会。
六、全面启动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按照卫生部部署,结合《2011~2015年江苏省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在全省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以“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活动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以卫生应急管理及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急救)等专业机构应急人员为重点,以卫生应急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为内容,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活动要力争围绕每一个卫生应急预案等开展培训演练,达到熟悉预案、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的。大力宣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展示卫生应急队伍新风貌,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对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要做好国家核和辐射卫生应急队伍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出台我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卫生应急队伍管理。
七、切实提升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水平
以创建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市、区)为抓手,开展卫生应急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活动,全面推进全省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标准,认真总结我省多年来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制(修)订省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市、区)评审管理办法和创建标准。对18个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开展回头看和复核,以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长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确保创建成果长期巩固和不断提高。从已命名的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中选择基础较好、通过努力能创成国家级的3~4个县(市、区)加大指导力度,提升内涵和创建水平,并积极向卫生部推荐申报。
八、建立健全与部队、高校及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
依托部队(武警、消防)的装备优势和训练条件及经验,对卫生应急队伍开展野外拉练、生存训练和实战演练,建立健全联合培训演练机制,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和处置能力。在省政府的领导和省财政厅的支持下,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平战结合、共建共用”的原则,与武警江苏总队、省地震局联合推进我省医疗方舱组建,提高我省重大灾害事故现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会同铁路部门制定我省铁路行车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并联合举行应急演练。依托相关高校的科研技术和师资力量,拟探索建立“江苏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卫生应急科学技术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工作,对我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开展评估,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事后评估。
九、全力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它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学决策,果断处置,千方百计救治伤病人员,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全力减少生命和健康损失。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分析研判通报机制,力争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置,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以及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要每天关注疫情、舆情报告,全面履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认真做好重大活动(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协助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抢救费用结算工作,确保我省救助基金制度顺利实施。
十、拓展提升12320热线电话服务功能
在全面实现省与各市12320联网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12320咨询台和网站、短信呼、预约挂号、健康咨询、专家在线咨询、心理援助、考试查询等服务功能,逐步拓宽“预约挂号服务、专家互动热线、卫生知识咨询、医疗服务投诉、求医问药服务”等社会服务功能;加大宣传培训管理考核力度,提高全省12320咨询服务管理水平,举办一次全省12320业务能力竞赛活动。继续加强省暨南京市12320咨询服务中心硬件投入及管理,积极申报全国12320南京培训基地,争创江苏12320品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