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活动“十二五”工作方案
颁布机构: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山西省 |
适用领域: |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
生效日期: |
2011/12/16 |
颁布日期: |
2011/12/16 |
颁布机构: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山西省 |
适用领域: |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
生效日期: |
2011/12/16 |
颁布日期: |
2011/12/16 |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创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活动“十二五”工作方案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1〕104号 )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创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十二五”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创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活动“十二五”工作方案
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激励手段,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抓手,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可以有效发挥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城市形象,充分展示城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貌。
一、指导思想
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设施健全、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的现代化环保模范城,使各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宜居宜创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成立“创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领导组”(以下简称“省创模领导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环保厅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林业厅、省计生委、省统计局、省爱卫会、省总工会等12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创模办”),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具体承办创建申报、协调指导、考核评定和验收审查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刘向东兼任。
三、创建范围及考核内容
全省各市、县(市)均可申报创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采用不定期审查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两部分,共33项指标。
(一)基本条件
1按期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
2近两年城市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事件,制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前一年未发生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案件。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综合得分,近两年均占总分值的85%以上。
4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环境管理符合要求。
(二)考核指标
第一类:经济社会指标
5近两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或不低于10000元。
6近两年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不少于1.6%,当年环境保护投资指数≥2%。
7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连续两年完成省、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8单位GDP用水量逐年下降。
9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
10人口出生率小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类:环境质量指标
11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主要污染物日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0%以上(县75%以上)。
1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3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到水体环境功能要求,或全市、全县(市)域跨境断面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
1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15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第三类:环境建设指标
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县≥35%),且建成特色景观。
17生活污水处理率≥85%(县70%)。
18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
19清洁能源使用率≥60%(县级市、县≥50%)。
20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0%。
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县≥70%)。
2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80%。
23医疗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24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25集中供热普及率≥85%(县≥70%)。
26居民燃气普及率≥92%(县≥80%)。
第四类:环境管理指标
27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环境指标已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订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规划并分解实施,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
2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到95%以上。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到80%以上。
29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0%(县70%)。
30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县65%)。
31制订循环经济工作方案,在城市建设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
32重视古树名树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制度。
33深入持久推进义务植树工作,建立义务植树规章制度、登记卡制度和考核制度。
四、方法步骤
(一)申报
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向“省创模办”提交书面创建申请和创建规划。创建规划经“省创模办”组织评审,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复。
(二)考核验收
自查达到考核要求后,市、县(市)人民政府向“省创模办”提出验收申请,“省创模办”组织技术评估,报“省创模领导组”验收。
(三)通告公示
对通过考核验收的市、县(市),“省创模办”和市、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公示,时间为10天。
(四)命名
对经公示无异议的市、县(市),“省创模办”提请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命名。
(五)复查
“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称号5年期满即终止。已被命名“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的市、县(市),可在称号终止前一年内递交复核申请。对通过复核的市、县(市),由省环保厅重新认定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对未按期申请复核的市、县(市),或在称号终止前未通过复核的,取消其“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称号。
五、表彰奖励
(一)获命名的市、县(市),由省人民政府或经省人民政府授权省环保厅向其颁发奖牌,省环保厅向环保部推荐,申报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二)获命名市、县(市)的市、县(市)委书记、市、县(市)长、主管环保工作的副市、县(市)长、环保局长,由省人民政府授予创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领导奖奖杯、证书。
(三)获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在“劳动模范”等各种评优创先活动中,可优先推荐。
(四)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单位集体和个人由所在地的市、县(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十二五”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考核实施细则》、《“十二五”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由山西省环保厅另行下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