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颁布机构: 贵州省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贵州省 适用领域: 节能与资源利用
生效日期: 2011/01/11 颁布日期: 2011/01/11
颁布机构: 贵州省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贵州省
适用领域: 节能与资源利用
生效日期: 2011/01/11
颁布日期: 2011/01/11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其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概述   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部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全国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有色金属已成为我省重要的优势产业,是全省工业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十二五”期间,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将以项目建设和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规划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工业总投资的6.7%。2011年,重点抓好全省有色金属产业53个项目的建设,项目总投资748亿元(银行贷款433亿元,企业自筹302亿元,其他13亿元),预计当年完成投资69亿元以上。2015年,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培育2至3个百亿元企业。   ——产品结构调整达到新层次。主要矿种矿产品加工转化率显著提高,改变我省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状况。2015年,全省铝加工产品能力达到150万吨/年,电解铝转化加工比例达到58%,钛深加工1万吨以上。   ——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到2015年,有色金属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初步建成三大基地:一是贵阳铝及铝加工基地,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18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80万吨、铝加工生产能力45万吨。二是遵义铝、钛生产加工基地,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26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80万吨、铝加工生产能力75万吨,海绵钛、高钛铁和钛材深加工生产能力各1万吨,电子级高纯钛生产能力1000吨。三是黔西南黄金基地,通过推进贞丰长田等黄金项目建设,黔西南州黄金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5吨。   本规划2010年有关数据以省统计局发布的最终数据为准。   二、“十一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省铝、钛、黄金等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较快,2010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是2005年的1.64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资源勘探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有色新材料研发初见成效,已建立从地质勘探、设计科研、基建施工到采、选、冶、加工生产和经营管理相配套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铝、钛、黄金在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已基本形成以中铝贵州分公司和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为骨干,年产22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铝加工板材年加工能力16万吨。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工艺技术,实现海绵钛生产工艺技术升级,海绵钛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钛锭年生产能力0.2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全流程海绵钛生产企业和我国重要的钛产业骨干企业。发展了一批大中型黄金矿山企业,2010年,全省生产成品金10吨以上,黄金产量居全国前十位。锌、锑等传统有色金属产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从单一化向系列化发展,已有精锌、锌饼、锌基合金、锌铅合金、高纯锌氧粉等10多个品种,产品产量、质量进一步提高。铜仁地区、黔东南州等地钒矿具有一定开发潜力。但是,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资源勘查程度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开采利用率较低,产业链短,缺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部分企业能耗较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较低,赤泥等工业废料、废渣回收综合利用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要充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实现有色金属产业新的发展。一是“十二五”是我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工业强省的决定,为有色金属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我省铝、钛、黄金等有色金属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我省是全国十大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已发现和探明铝、汞、锑、铅、锌、锡、铜、钨、钒、钼、镁、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其中铝土矿资源储量5.13亿吨;已探明黄金地质储量238.55吨,远景储量1000吨以上,其中微细粒浸染型原生矿约占总储量的90%;锌矿、锑矿、汞矿保有资源储量分别为144.9万吨、26.72万吨、3.04万吨,有色金属资源保护相对较好。四是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为我省有色金属特别是电解铝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五是拥有较强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队伍。中铝贵州分公司、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在科研设计特别是铝工业技术发展方面有较强的人才智力支撑,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   三、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以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总体要求,努力扩大总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以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做大氧化铝,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着力推动钛产业扩大产能、调整结构、发展钛加工;积极发展黄金、钒等其他有色金属深加工,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发展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提高原材料深加工比重,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强化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约发展。   坚持发挥资源优势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既要充分利用我省能源资源组合优势加快发展,又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集聚,实现集约发展,同时抓好资源储备,增强资源保障,确保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引进并充分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技术开发人才队伍,建立自主开发平台,立足于自主创新,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有色金属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35%以上;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形成氧化铝560万吨/年、电解铝260万吨/年、铝加工产品150万吨/年、海绵钛3万吨/年、钛深加工1万吨/年以上、黄金16吨/年生产能力,新增探明黄金储量80— 100吨;积极有序推进铅、锌、钒等有色金属的开发利用;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培育2至3个百亿元企业。   ——到2015年,主要行业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电解铝直流电耗在13000千瓦时/吨以下,电流效率达93%以上;硫(含SO2回收)的利用率达97%以上;水循环利用率在95%以上,实现零排放;开展赤泥综合利用工作,开发赤泥综合利用产品。海绵钛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尾气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产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废水实现零排放,固体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   四、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布局   在矿产资源有效保障的基础上,切实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特别是铝、钛、黄金工业基地的建设。   ——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向贵阳和遵义集聚,打造铝深加工产业基地。依托贵阳、遵义铝土矿资源、铝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优势,建设以贵阳和遵义为重点的煤电铝项目,贵阳铝及铝加工、遵义铝及铝加工基地,发展铝镁合金、镁锰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实施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   ——建设遵义钛及钛加工基地。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开发高品质海绵钛、钛铁等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完善钛材品种,在遵义形成发展高品质的海绵钛及钛合金板、棒、丝、管、带等产品的同时,积极向锻件、环轧件、铸件产品等钛合金制品领域扩展的钛产业链。   ——打造黔西南产金基地,推动铅锌锑等其他有色金属有序发展。重点打造黔西南产金基地,以现有贞丰烂泥沟金矿为核心,加大水银洞等金矿山的规模化开采,同时加大地勘资金投入,建成以开发天柱、锦屏、黎平等地的石英脉金及砂金为主的黔东南产金基地和开发三都、罗甸等地的原生金矿为主的黔南产金基地。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加大铅锌锑等资源开发和储备。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科学有序开发毕节、六盘水等地铅锌资源。稳妥推进钒矿资源开发,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工艺先进、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的要求,统筹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钒矿工业布局和发展。   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贵州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主线,重点任务是通过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调整和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产业整合,促进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提高铝、钛、金等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有色金属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份额和贡献率,实现发展目标。   (一)开发建设三大铝土矿山。   进一步加强铝土矿资源地质勘探和开发利用,增强铝工业发展保障能力。重点是加强贵阳和遵义铝土矿资源开发,特别是清镇和遵义务正道地区地质勘探和矿山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中铝清镇200万吨/年铝土矿和遵义320万吨/年铝土矿建设,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遵义务川瓦厂坪、大竹园矿山200万吨/年铝土矿等三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在建猫场矿区(0— 24线)100万吨/年铝土矿等地下开采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力争在“十二五”末新增铝土矿生产能力820万吨。   (二)建设两大铝工业产业基地。   支持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在我省发展,壮大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安顺黄果树铝业、六盘水双元铝业公司等优势企业,重点建设贵阳、遵义两大煤电铝联营、上下游配套的循环经济型铝工业基地。   ——贵阳铝工业基地。以中国铝业公司、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为核心,实施一批大项目,推动贵阳铝工业快速发展。重点实施中国铝业公司清镇年产10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及与华电塘寨电厂联建2×30万千瓦贵阳铝工业基地自备电厂项目,实现煤电铝一体化项目配套,贵州广铝年产8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项目,为贵阳铝深加工产业提供原料保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230亿元以上,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18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80万吨,新增产值180亿元以上。   ——遵义铝工业基地。以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为核心,加大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及中铝遵义氧化铝公司技术改造,加快中电投遵义务正道煤电铝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中铝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氧化铝年新增160万吨扩建项目,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2.6万吨电解铝改造及中国铝业公司与国电鸭溪电厂联建2×30万千瓦遵义铝工业基地自备电厂项目,实现煤电铝一体化配套建设,以及中电投遵义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10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项目,推进遵义市电解铝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发展遵义铝深加工产业提供原料保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26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80万吨以上,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   (三)打造两大铝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大力推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铝加工产品开发,围绕贵阳、遵义两大铝工业生产基地,建设铝加工园区,提高电解铝就地转化为材和其他深加工产品比例,引进有实力铝加工企业,重点实施铝精深加工、高强度铝合金等项目,将白云铝及铝加工园区等建设成为铝深加工园区,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铝深加工。   ——以白云铝及铝加工园区为重点的贵阳铝深加工集聚区。加快贵阳今飞轮毂公司年产600万只汽车轮毂项目和贵州华科铝材公司高性能铝合金制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广东凤铝集团10万吨/年铝合金材料加工、中国铝业公司和贵阳工投公司、上海恩远年产15万吨高精铝板材箔等重点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加大下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60亿元以上,形成铝加工生产能力45万吨以上,新增产值120亿元以上。   ——以遵义市和平工业园区、遵义县苟江冶金工业园区、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为重点的遵义铝深加工集聚区。依托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遵义电解铝项目,通过推进建设中电投20万吨铝材项目、遵义金兰伟明铝业公司10万吨铝板、铝材项目,招商引资建设20万吨/年铝板带项目及红花岗区10万吨/年铝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做大做强遵义铝加工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80亿元以上,形成铝加工生产能力75万吨以上,新增产值160亿元以上。   (四)积极推动钛产业发展。   进一步壮大发展海绵钛生产,巩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的龙头地位,积极开展新材料研制开发,依托贵州三大军工集团优势和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抓住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基地发展契机,延伸钛工业产业链。重点建设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万吨海绵钛改扩建项目和年产1万吨高钛铁项目、年产1000吨电子级高纯钛、年产1万吨钛材深加工等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44亿元以上,形成海绵钛生产能力3万吨以上,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将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单一海绵钛生产企业建成海绵钛生产、钛深加工大型联合企业集团。   (五)加快发展黄金及其他有色金属产业。   依托现有黄金生产企业,加强黄金地质勘探,依靠黄金采选冶技术进步,重点建设黔西南黄金基地,推进贞丰长田年产黄金1吨、兴仁回龙金矿年产黄金1吨、普安泥堡金矿年产黄金1吨等项目建设,尽快使项目建成达产,确保在“十二五”末黄金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6吨以上。根据省内现有铅锌钒等资源情况,加强铅锌等我省传统有色金属资源勘探,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资源布点项目,同时在黔东南、铜仁等钒资源富集地区合理布局,注重环境保护,采用先进技术适度开发钒矿。力争在“十二五”末将黄金和其他有色金属产值从现有70亿元左右增加到150亿元以上。   六、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支持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力度,支持企业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有关部门对列入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在用地指标、规划选址、环保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信托资金、上市融资、企业债券、金融租赁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采用增加授信额度、银团联合贷款等方式,加大对有色金属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资金投入。   (二)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充分利用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按照“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的原则,加强全省有色金属矿山资源的管理,加大对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矿山勘探和开发,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开采,防止资源流失和生态破坏。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支持骨干企业以直接投资、购买股权等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有色金属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供应渠道,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三)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加大有色金属产业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引导有色金属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研发一批关键共性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装备,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提高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节能减排水平。支持省内重点氧化铝生产企业开发利用低品位铝土矿,提高废水、赤泥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广应用铝工业电解铝节能技术等先进共性技术,促进铝冶炼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加快铝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推广使用先进的短流程铝板带铸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四)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加强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关闭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好项目审批、环评、土地、信贷关口,实行有保有压,鼓励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和管理,大力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优化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五)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战略合作。   进一步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生产要素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支持有色金属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有色企业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推进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以发展高端铝加工为重点,   培育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业链条完整、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资源保障度较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密切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国内有色工业技术前沿,针对我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项目攻关,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重点突破电解铝吨铝直流电耗12000千瓦/小时节能技术,赤泥处理和脱硫等赤泥综合利用技术,连铸连轧高精铝板带生产技术,高性能结构铝合金材料等关键生产技术。   七、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各有关部门及有关地区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按照“三个建设年”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确定的各项保障措施,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抓住中央企业扩张、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依照法律和产业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简化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吸引省内外各种经济成分以不同的形式投资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借助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资本雄厚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开发矿产资源,做大、做强、做优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发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竞争力强的优势,引资、借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   (三)加快项目建设。   省各部门对纳入本规划的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上予以支持,建立和实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地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四)严格目标责任落实。   各地、各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要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明确责任,强化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附件:1.关键技术   2.工作分工   3.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重点项目表(略)   附件1: 关  键  技  术   瞄准国际国内有色工业技术前沿,紧紧围绕我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争取在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中低品位铝土矿及高硫铝土矿资源生产氧化铝工艺技术,新型联合法工艺技术、选矿拜尔法等,氧化铝生产余热利用技术及装备。   2.生产设备大型化高产能工艺技术,主要是大型高效节能氧化铝生产装备(溶出技术与装备、大型机械搅拌分解槽、平推流分解技术等)、电解铝阳极生产装备(阳极生产的多功能机组等)和铝加工装备(四辊可逆热轧机组及系统控制技术等)。   3.赤泥处理和堆放技术、赤泥脱硫技术等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较高附加值的多品种氧化铝生产技术,以及砂状氧化铝工艺技术。   4.大型高效节能减排综合预焙电解槽技术,主要包括大型电解槽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石墨化阴极、电解槽控制技术、可湿润性阴极等技术。   5.精密压铸技术、连铸连轧技术及高精铝板带生产技术,如铝合金轮毂、预拉伸板、高性能结构型材、精密锻件、超硬铝合金等生产技术。   6.再生铝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逐步推进我省废铝回收再生利用的产业比重,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7.超高纯大尺寸钛原料制备技术应用,高钛铁真空中频炉冶炼技术,以及钛材真空熔炼及冷轧、热轧工艺技术。   附件2:   工  作  分  工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1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商务厅,项目所在地政府 2 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国土资源厅,企业所在地政府 3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重大科技攻关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 4 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行业准入,坚持淘汰落后产能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物价局,贵州电网公司 5 加快招商引资 省商务厅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工商局,各地政府 6 推进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环保厅、物价局,贵州电网公司 7 加强土地供给保障,确保重大项目用地 省国土资源厅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 8 加强园区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工商局,园区所在地政府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