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
颁布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节能与资源利用 |
生效日期: |
2011/03/23 |
颁布日期: |
2011/03/23 |
颁布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节能与资源利用 |
生效日期: |
2011/03/23 |
颁布日期: |
2011/03/23 |
(工信部原[2011]1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主管部门:
为促进铸造用生铁行业健康发展,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防止落后炼铁产能变相逃避淘汰,我部将对现有专业生产铸造用生铁的企业按标准进行认定。现将《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简称《规范条件》)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工业行业主管部门依照《规范条件》于2011年6月底前将本地区企业初审结果及相关材料报送我部。
联系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文刚
电 话:(010)68205595 (010)68205575(传真)
附件: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件:
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
为促进铸造用生铁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淘汰钢铁行业落后炼铁产能,制定本规范条件。本条件适用于现有专业生产铸造用生铁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一、基本条件
(一)产品用途和质量。企业产品主要为铸造用生铁,90%以上销往铸造行业。企业须具备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符合《铸造用生铁》(GB/T718-2005)、《球墨铸铁用生铁》(GB/T1412-2005)等国家标准。灰铸铁件用生铁碳含量不小于3.30%、硅含量不小于1.25%,球墨铸铁用生铁碳含量不小于3.40%、硅含量0.50~1.40%。
(二)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企业须具备有效的废弃物回收利用措施,高炉渣综合利用率不小于98%,高炉煤气利用率达到95%以上。企业须配备有效的污染物排放治理与监测设施,污染物排放须符合《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等国家标准。
(三)能源消耗。高炉焦比(含小块焦)不大于510千克/吨,工序能耗不大于520千克标煤/吨。吨铁新水消耗不大于2.6吨。
(四)工艺和装备。高炉容积须大于200立方米,但对于配套“短流程”铸造工艺的高炉容积可放宽到大于100立方米。企业须配置高炉煤气回收利用、高炉喷煤等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未达到以上条件的企业,应按期淘汰落后的炼铁设备。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要以满足铸造行业需求为原则,加快结构调整,将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相结合,不断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二、认定管理
各地工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企业的认定申请及初审工作(申报表见附表)。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本规范条件,禁止落后炼铁高炉借铸造用生铁企业之名躲避淘汰;同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适度提高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及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公布。同时对认定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对已经认定但违反本规范条件的企业,责成其限期整改,逾期仍未达到要求的,列入淘汰落后名单。
本规范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要求适时进行修订。
附表:
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申报表
企业名称
成立时间
注册地址
邮 编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手机
传 真
电话
E-mail
企业性质
国有□ 集体□ 民营□ 外商独资□ 中外合资□
港澳台投资□ 其它□
相关认证
ISO9001□ TS16949□ ISO14000□ OHSAS180001□ 其它□
银行信用
等 级
员工人数
总人数: 人 其中(生产: 人 ,管理: 人,技术: 人)
装 备
高炉容积
(m3)
台数
(台)
焦比(含小块焦)(kg/t)
工序能耗
(kgce/t)
吨铁新水消耗(t)
产、销量
(万吨/年)
年度
类别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企业生铁总量合计
其中: 铸造生铁
离心铸管
铸 铁 件
其 它
销售收入(万元/年)
综合利用
环保指标
高炉炉渣综合利用率: %,除尘灰利用率: %
废气、粉尘、废水、噪音等符合国家标准:是□ 否□(另附具体数据)
市级
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省级
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专家评审组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意见
(盖章)
注:企业需提供相关资料复印件(原件备查):
1.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2.纳税凭证、销售发票
3.高炉立项批复及环评批复,经改造变更情况等
4.产品年检证明、炼铁现场操作记录
5.《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环保监测报告
6. 管理体系认证书(如:ISO9001、TS16949、ISO14000、OHSAS18000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