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职业病报告工作规范

颁布机构: 四川省卫生厅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四川省 适用领域: 职业健康(卫生)
生效日期: 2010/02/26 颁布日期: 2010/02/26
颁布机构: 四川省卫生厅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四川省
适用领域: 职业健康(卫生)
生效日期: 2010/02/26
颁布日期: 2010/02/26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职业病报告工作规范》的通知 (川卫办发〔2010〕81号) 各市(州)卫生局、科学城卫生局,厅直属医疗机构、卫生部驻川医疗单位,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指导相关单位加强职业病报告管理工作,依法、规范地做好职业病报告工作,组织制定了《四川省职业病报告工作规范》,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四川省职业病报告工作规范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   四川省职业病报告工作规范   一、总则   (一)目的:为规范我省职业病报告工作,做到全面、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掌握全省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危害情况,为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防治职业病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报告工作的通知》及《职业病报告基本数据集》、《职业性健康监护基本数据集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三)范围: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二、工作职责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职业病报告管理工作,组织对职业病报告单位开展职业病报告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依法按要求做好职业病报告工作(见附3、4)。省卫生厅组织开展对职业病报告的督导检查,并通报职业病报告工作情况。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相关单位职业病报告的业务培训、信息收集;信息网络系统的维护;网络直报用户的管理和权限分配;报告数据质量的督导管理;数据的审核、查重、汇总、上报、分析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机构的卡片录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有专人负责对当地职业病报告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省职业病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漏报调查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提供职业病报告系统运行的技术支撑。   (三)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病防治院(所)负责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首诊的医疗机构承担农药中毒的诊断与填卡上报;疑似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卡的填报。   (四)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负责开展相应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报告卡填报。   (五)用人单位负责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卡,并进行报告。内容包括报告卡上的所有必填项外还包括年度内开展的监测、评价、健康监护和已经诊断职业病人的相关资料。   三、报告内容   (一)法定职业病报告。   (二)农药中毒报告。   (三)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报告。   (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五)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报告。   (六)急性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报告。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时且人数达到突发事件标准的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要求进行报告;中毒人数在突发事件标准以下的事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平台上以相关事件进行报告。   四、报告要求   (一)报告方式:网络直报。职业病报告工作流程见附1。   (二)报告时限:农药中毒在诊断后24小时内上报;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卡及急性职业中毒卡在诊断后2小时内进行报告;尘肺病诊断卡于诊断后15日内上报。健康监护、危害因素检测卡在报告发出后20个工作日内报告。   发生急性中毒事件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的,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要求报告。   五、工作程序   (一)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病防治院(所)接诊农药中毒、疑似急性职业中毒病人时,急诊科的医生负责门诊日志/急诊病历的填写,医护人员根据门诊日志/急诊病历填写的信息,填报农药中毒卡/或急性(疑似)职业中毒报告卡,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按常规收卡程序(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同时收集农药中毒、职业中毒卡)和紧急收卡程序(急性职业中毒卡)进行报告卡收集。在核实信息齐全准确后,进行网络直报系统的录入。   自查工作纳入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自查工作一并进行,自查科室增加急诊科,内容增加两卡(农药中毒卡、职业中毒卡)的报告,及基础资料填写情况。   (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据取得资质的服务范围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按照基本资料收集、核实,填写相关的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三)用人单位按照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对相关基本资料收集、核实,填写相关的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未开通网报的单位将填写好的报告卡报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录入上报。   六、填报要求   (一)报告单位基本条件   1.人员:报告单位应有至少1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直报,负责本单位各种报告卡的收集、填报工作;负责基础资料的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设有专人承担职业病网络直报及管理工作。   2.设备:报告单位应有1台计算机,并能进行网络直报。   3.制度:建立职业病网络直报、卡片填写要求和基础资料登记管理、自查与奖惩等制度。   (二)基础资料要求   1.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使用规范的职业健康监护体检表,按照健康监护工作规范和要求开展检查工作,并在体检表上详细完整的记录体检情况,体检表交用人单位保管。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册,登记册内容至少包括日期、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工种、工龄、主要危害因素、检查异常项目登记(包括结果)、是否网络直报、报告日期等内容。要求:登记册记录完整(受检者全部有记录、登记册上无漏项),见附2表1。   健康监护卡:使用直报网上规范的报告卡,填写时字迹清楚、必填项不得缺项。录入网络系统的信息与卡片信息一致。   2.职业病诊断机构   职业病诊断机构按国家相关要求建立受理职业病诊断记录本,受理职业病诊断时要严格审查其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真实。   诊断记录本:被诊断人、单位、诊断日期、诊断人员、讨论、结论,见附2表2。   《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使用直报网上规范的报告卡,填写时字迹清楚、必填项不得缺项。录入网络系统的信息与卡片信息一致。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检测报告书: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后,出具检测报告书,并存档,作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卡填写的依据。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卡:使用直报网上规范的报告卡,填写时字迹清楚、必填项不得缺项。录入网络系统的信息与卡片信息一致。   4.医疗卫生机构   门诊日志:至少包括就诊日期、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工作单位(疑似职业中毒必填项)、发病时间、诊断、诊断时间、报告时间,见附2表3。   农药及急性职业中毒报告登记本:诊断为农药中毒及疑似急性职业中毒的,须进行登记,登记内容与门诊日志同。   农药中毒卡、职业中毒卡:使用直报网上规范的报告卡,填写时字迹清楚、必填项不得缺项。录入网络系统的信息与卡片信息一致。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建立健全职业病报告工作制度和网络直报制度,包括:(1)数据审核查重制度;定期网络监视制度;(2)基础资料登记、管理制度;(3)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4)疑似急性职业中毒调查制度;(5)统计分析制度;(6)资料整理归档制度;(7)数据备份制度。(8)代报管理制度。   6.用人单位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册,登记册内容至少包括:日期、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工种、工龄、接触主要危害因素、检查异常项目登记(包括结果)、是否网络直报、报告日期等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卡:使用直报网上规范的报告卡,填写时字迹清楚、必填项不得缺项。录入网络系统的信息与卡片信息一致。   七、工作要求   (一)职业病报告系统管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应报告单位的用户名分配与管理;负责对新增用户的职业病报告进行业务培训。所有的系统管理过程需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新增用户申请、用户名、用户单位名称、用户资质证书(医疗机构用疫情用户名,用人单位法人证书号)、用户权限范围、初始密码、审批人。增加权限范围需要重新审批。   (二)网络报告信息监视、审核。   1.常规情况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个工作日下午一次对网上直报信息进行浏览与审核;主要监视两个系统平台,即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审核两个重点内容:一是审核有无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卡片。确定现场流调的线索,进一步进行诊断与排除。二是当发生急性中毒事件时或慢性职业的公众事件时,须每日2次上网监视。所有工作要有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上网审核时间、审核人、使用设备、审核情况、异常现象发现。   2.订正与补报。报告的疑似病例卡在一周内结合调查结果应进行订正,订正结果为排除或诊断。所有工作均应有记录,如有现场流调的,其流调信息与订正报告吻合,资料符合归档要求。调查或检查中发现漏报病例从发现之时起,在规定的报告时限内及时进行补报。订正、补报工作由最初报告单位进行,且需做好登记。订正记录在原记录下写清楚订正结果,补报记录与报告登记一样处理。   3.网络报告信息查重。每年6月28号到7月5日间,12月28日至元月5日进行集中卡片查重审核,并剔除重复信息。查重条件选择“姓名、性别、职业、工作单位、身份证号”。年度(元月5日前)使用死亡数卡片导出数据和网络直报备份的慢性职业病数据进行职业病人死亡线索检索。   (三)统计分析   每年7月10号,1月10号前完成半年、年度统计报告,7月15日,1月15日前完成半年、年度分析报告。   统计要求:按国家要求报表的内容分行业、分地区、分类别等进行统计。统计的报表按要求签字盖章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在网络直报平台的信息反馈上传给上一级业务机构。   分析要求:历史数据的利用,分析中能提供职业病及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现场危害因素强度、工龄等),利用环比、定基比的比较方法进行发病率的比较分析,采取措施的效果分析。现有数据利用时须首先进行数据质量评价后方能使用,采取统计方法消除差异,增强可比性,确保分析数据的质量。   (四)漏报调查。各级疾控中心根据《四川省职业病报告漏报调查方案》(见附6)制订职业病网络直报漏报调查和抽查实施方案。县级负责全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技术服务机构调查,抽查乡镇卫生院、用人单位。省、市对漏报调查进行抽查。   (五)质量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至少一次对各报告单位报告工作的及时、准确、规范、全面性进行检查,并按漏报调查方案开展一次职业病报告漏报调查工作。漏报调查工作纳入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见附5)。   附:1. 职业病报告工作流程(略)   2. 职业病报告基础资料   表1:职业健康监护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册   表2:职业病诊断记录本   表3:医疗机构门诊日志   3. 报告单位职责及监督检查内容   4. 报告单位工作监督检查指标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报告工作考核指标   6. 四川省职业病报告漏报调查方案   附2:职业病报告基础资料   表1 职业健康监护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册   用人单位名称:                 体检日期: 年  月  日     网络直报时间: 编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工种 工龄 接触主要危害因素 检查异常项目登记(包括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表2 职 业 病 诊 断 记 录 本 编号 被诊断人姓名 被诊断人单位名称 诊断日期   诊断人员 讨论 结  论  报告时间                                                                                                                                                                                                                   诊断机构: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表3 医疗机构门诊日志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现 住 址 工作单位 发病 时间 就诊 时间 诊   断 诊断 时间 报告 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                   填表人:   ※急性职业中毒含疑似职业中毒患者。   附3:   报告单位职责及监督检查内容 内容 检查对象 关键控制点 基本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防治院(所) 用人单位 建立报告制度 √ √ √ √ 制度有无 建立制度。包括报告、审核、查重、网络监视、统计分析、检查、奖惩等制度 职业病六卡报告   √ √ √ 完整、准确、及时 填写报告卡,报告及时,项目完整准确。 职业病六卡代报登记 √       登记完整 对代录卡片全部进行登记,项目完整、准确 报告卡录入 √ √ √ √ 及时、一致 代录卡片以收到时间计,按报告时限要求录入。网络系统与卡片信息一致。 订正和补报   √ √ √ 订正、补报 订正报告及时率、补报率达100%。 网报审核 √       确认时限   信息查重 √       参数 以“姓名、性别、职业、病种、身份证号、用人单位”6项为参数进行网络报告重复性检查无重卡 系统维护 √       信息畅通 对辖区网络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进行管理及权限分配,提供技术支持。查资料。 业务培训 √       培训内容 辖区内,操作性,要求 基础资料 √ √ √ √ 齐全完整 基础表、卡、册种类齐全,项目完整、填写准确   附4:   报告单位工作监督检查指标 项目内容 工作效果评价指标 检查方式 指标值 组织管理制度 是否健全 查制度 健全 管理工作情况 各项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各岗位是否履行职责 查计划、实施方案、查记录 齐全 硬件配备 硬件配备率 报告硬件配备齐全 100% 基础资料 完整、及时、准确 项目齐全,登记完整、准确 100% 报告质量 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逐项核对填写正确情况 ≥95% 漏报率 各项调查指标 ≤20% 报告及时率 按时限要求报告 100% 及时订正率 按时限要求订正 100% 卡片准确率 报告的各卡填写准确 100%   附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报告工作考核指标 项目内容 工作效果评价指标 检查方式 指标值 组织管理制度 是否健全 查制度 健全 培训工作情况 是否培训 查计划、实施记录 齐全 辖区各单位报告情况 报告率 机构报告率 ≥95% 审核情况 及时审核率 辖区所报告卡及时进行了审核 100% 督导工作情况 覆盖率 查督导记录,报告单位全覆盖 100% 统计分析 突发事件报告率 及时、完整的报告 ≥95% 辖区内六卡漏报率 报告检查后辖区的汇总漏报率 农药≤20%、其他≤10% 半年、年度统计 查报表  齐全 半年年度分析报告 查文件 齐全并发文 数据质量评价 查数据质量评价报告及应用情况     注:指标可根据情况调整,调整以下发的年度计划方案为准。   附6:   四川省职业病报告漏报调查方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职业病报告漏报调查,主要对责任报告单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防治院(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上报的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等漏报情况进行调查。   一、调查目的   (一)了解、掌握我省职业病危害现状;   (二)掌握我省职业病报告漏报情况和报告质量;   (三)制定我省减少职业病报告漏报对策,提高职业病报告数据质量。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医疗卫生机构漏报调查   1.调查对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选点方法: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随机抽取1-2家。   3.调查时间:每年按比例抽取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漏报调查。   4.调查方式:检查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病历日志和门诊、急诊及住院登记,将查出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和农药中毒病例与该院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和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卡及登记簿核对(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报告卡或未登记者属漏报病例。   (二)职业病诊断机构   1.调查对象:职业病诊断机构。   2.选点方法:全部职业病诊断机构。   3.调查时间:每年对本辖区所有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至少1次漏报调查。   4.调查方式:检查职业病诊断机构建立职业病受理登记、职业病诊断登记和职业病受理登记和职业病诊断登记记录,将查出的尘肺病例、急、慢性职业中毒病例和农药中毒病例与该机构尘肺病例、急、慢性职业中毒病例和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卡及登记簿核对(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凡无报告卡或未登记者属漏报病例。   (三)其它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1.调查对象:取得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2.选点方法:全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3.调查时间:每年对本辖区所有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至少1次漏报调查。   4.调查方式: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建立职业卫生服务受理登记、报告书发放登记和职业卫生服务受理登记和报告书发放登记记录,将查出的受理登记和报告书发放登记的单位数与该机构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疑似职业病病人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卡及登记簿核对,凡无报告卡或未登记者统计为漏报数目。   (四)职业病报告漏报原因调查   对漏报调查中查出的漏报情况应进行漏报原因分析。主要是:报告单位是否履行《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法定义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包括职业病报告卡、职业病登记本、职业病报告收报、核对、自查、考核及奖惩);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向病例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等情况。   (五)调查指标   1.报告单位漏报率。指在漏报调查中查出的未进行职业病报告的单位数占总应报告单位数(未进行职业病报告的单位数+已进行报告病的单位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报告单位漏报率=〔未进行职业病报告的单位数〕÷〔未进行职业病报告的单位数+已进行职业病报告的单位数〕×100%   2.报告卡漏报率。指在漏报调查中查出的未进行职业病报告的报告卡数占总应报告卡数(未进行报告的报告卡数+已进行报告的报告卡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报告卡漏报率=〔未进行报告的报告卡数〕÷〔未进行报告的报告卡数+已进行报告的报告卡数〕×100%   3. 病种报告漏报率。指在漏报调查中查出的未进行报告的某种职业病报告卡数占某种职业病总应报告卡数(未进行报告的某种职业病报告卡数+已报告的某种职业病报告卡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病种报告漏报率=〔未进行报告的某种职业病报告卡数〕÷〔未进行报告的某种职业病报告卡数+已进行报告的某种职业病报告卡数〕×100%   三、调查分析   针对所调查对象开展职业病报告工作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工作方案,组织专业人员通过查看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汇总相关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反馈意见,并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附表:1.医疗卫生机构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漏报调查表   2.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漏报调查表   3.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健康监护漏报调查表   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业场所检测漏报调查表   表1 医疗卫生机构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漏报调查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现 住 址 工作单位 发病 时间 就诊 时间 诊   断 诊断 时间 报告 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                   填表人:                   填表时间:   ※  急性职业中毒含疑似职业中毒患者。   表2 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漏报调查表 编号 被诊断人姓名 被诊断人单位名称 诊断日期 诊断人员 结  论 网络直报时间                                                                                                                                                                                         诊断机构: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表3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健康监护漏报调查表 编号 职业健康监护单位名称 体检日期 体检 人数 出具报告日期 网络直报时间 备 注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表4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业场所检测漏报调查表 编号 作业场所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日期 检测 点 数 出具报告日期 网络直报时间 备  注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包括作业场所检测机构、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