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颁布机构: |
文化和旅游部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专项安全 |
生效日期: |
2020/07/17 |
颁布日期: |
2020/07/17 |
颁布机构: |
文化和旅游部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专项安全 |
生效日期: |
2020/07/17 |
颁布日期: |
2020/07/17 |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办科教发〔2020〕80号)
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局),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旅游行业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组织科技创新研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定期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定于2020年组织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展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范围包括全部19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二、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执行。初评工作将于8月开展,现场考察将于9月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请参评实验室于7月24日前填写并提交评估工作回执文件纸质版一份,电子版发送至指定工作邮箱;8月17日前完成自评估并报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后(若依托单位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则无需备案)提交自评估材料纸质版一份,电子版发送至指定工作邮箱。自评估材料包括年度工作总结、年度依托单位考核意见、自评估报告及佐证材料和自评估意见。
四、实验室共建单位参照实验室完成自评估工作,由实验室一并提交自评估报告及佐证材料。
五、工作回执文件模板、自评估报告模板、自评估意见模板将另行发送至各实验室联系人。
联 系 人:但乐
联系电话:010-59881316
传 真:010-59881677
工作邮箱:wlbkjskjcdl@163.com
特此通知。
附件: 1.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2.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3.参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2020年7月17日
附件1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检查实验室评估期内的建设与运行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发展。评估重点是实验室在评估周期内的科学研究水平、对行业发展贡献、研究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建设发展情况。评估对象以依托单位管理与建设的科研实体为主体。
第三条 评估按照动态调整、以评促建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依靠专家,开展评估工作。
第四条 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室年度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周期为3年。
第五条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负责实验室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制订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参评实验室名单,遴选评估专家,组织评估工作,确定和公布评估结果。
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督促本辖区实验室和依托单位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实验室依托单位作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单位,负责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审核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承担评估任务的专家组,由相关领域学术水平高、公道正派、熟悉实验室管理的专家担任。评估专家采取回避制度。
实验室评估按照自评估、初评、现场考察3个阶段分别进行,在规定期间内完成。
第二章 自评估
第六条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发布评估通知,确定参评实验室名单。参评实验室组织本实验室开展自评估工作,并提交自评估材料。
第七条 自评估材料包括评估期内年度工作总结、依托单位年度考核意见、自评估意见、自评估报告和佐证材料。自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期内提交的年度工作总结编写,并在依托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八条 自评估报告中主要列举体现创新质量和水平的科技成果、支撑与引领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行业或社会服务、相关的科技项目、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适当参考论文、专利、标准、奖励等学术成果,并辅以佐证材料。自评估报告中列举的所有成果必须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并由本实验室在评估期内获得,各项数据应与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相符。
第九条 自评估材料是实验室评估的重要依据,必须反映评估期内的真实情况。自评估材料存在弄虚作假情形的实验室,当年评估结果定为不合格。自评估材料中属于国家涉密范围的内容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自评估材料在经依托单位审核和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后,按照规定程序和日期提交。依托单位为部直属单位的实验室无需备案。
第三章 初评
第十一条 初评采取会议评审方式,组织专家组对实验室提交的自评估材料进行评议。
第十二条 初评专家依据自评估材料对参评实验室提出初评意见,并明确现场考察的重点。
第四章 现场考察
第十三条 现场考察主要考察实验室的工作状态、创新氛围和内部运行管理;核实科研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以及仪器设备运行管理和开放共享情况;检查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对实验室的支持和条件保障的落实情况,以及对实验室的日常监督管理。主要采取听取实验室负责人和依托单位工作报告、审查证明材料、访谈交流、质询调查等方式进行考察了解。
第十四条 现场考察由专家组长主持,专家组人数3-5人。
第十五条 专家组审阅自评估材料和初评意见,听取实验室负责人和依托单位的工作报告,并提问质询。其中实验室工作报告主要由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评估期内实验室取得的成果成效,并对实验室的运行状况、共建单位作用和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系统总结。报告不超过40分钟,答辩20分钟。
由依托单位相关负责人代表依托单位报告评估期内依托单位对实验室的资源投入、条件保障、政策支持、日常监督管理、年度考核等情况。报告不超过20分钟,答辩10分钟。
第十六条 实验室应提供以下材料备专家组查阅:基本运行经费、开放课题经费等有关经费的财务佐证材料(包括到账和使用情况);各类有关项目合同书、项目批准书、获奖证书;完成的各类研究成果材料;相关科研绩效材料;相关行业公共服务证明;学术交流和会议相关文(信、函)件;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
第十七条 专家组在现场考察结束后,参考初评意见,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参评实验室记名评分,并研究提出书面评估意见。评估意见应明确指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第五章 公布评估结果
第十八条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依据专家组初评意见、专家组现场评分和评估意见形成评估综合报告,确定并发布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不合格率不低于10%。
第十九条 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实验室,经依托单位申请可给予为期1年的整改。整改期满后,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组织专家组以现场考察方式进行复评,通过复评的实验室评估结果定为合格。
第二十条 无故不参加评估、中途退出评估、未提交自评估材料、评估结果为不合格且不申请复评、经整改未通过复评的实验室,自动退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第二十一条 评估结果在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接受实名提出异议。公示期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反馈评估结果。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评估费用由文化和旅游部承担。
第二十三条 评估工作人员和评估专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保密规定,科学公正、严肃认真地履行职责,不得对外发布相关过程信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得收取评估对象的评审费用、礼品、礼金。实验室应当认真准备和接受评估,真实准确提供相关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评估的公正性。
第二十四条 评估实行回避制度,与实验室有直接利害关系者,包括实验室固定人员、学术委员会成员,实验室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人员以及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不得作为评估专家。实验室可提出希望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与自评估材料一并上报。
附件2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简表
指标
权重
要点
意识形态
一票否决
符合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正确的学术导向。
研究水平
30%
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代表性研究成果水平与学术影响;承担科研任务情况。
对行业发展贡献
20%
对国家(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贡献;对社会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影响;实验室的特色工作与行业影响。
研究队伍建设
15%
实验室负责人与学术带头人作用;队伍结构与创新团队建设;青年骨干培养与引进;访问学者与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科发展与
人才培养
15%
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交叉发展;人才(含学生)培养情况。
开放交流与
运行管理
20%
学术交流与合作;开放课题;仪器设备和资源开放共享;实验室管理和内部制度建设;创新氛围和学风建设;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支持;重大事项及时报批报备;科学传播。
二、指标体系说明
(一)意识形态
实验室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应符合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正确的学术导向,把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研究水平
1.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
实验室总体定位明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研究方向符合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聚焦国家重大文化旅游建设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区域)和文化旅游发展需要。各主要研究方向围绕实验室整体思路和总体目标展开,并且相互有机联系,发展良好。
2.代表性研究成果水平与学术影响
实验室代表性成果是指评估期内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代表性成果应与实验室的定位和研究方向基本一致,符合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的基本要求,关联程度较高。
代表性成果的表述应明确、具体,包括:
(1)在解决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重要需求中,创新思想与方法,实现重要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或系统集成,形成国家、区域、行业重要标准或规范,拥有核心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实现成果转化,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在重大科学仪器研制开发、实验技术方法创新和改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为宏观决策、行业科技建设提供政策参考建议和科学依据,或建立理论模型,并被采纳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基础科学数据、资料、标本等科技资源库建设,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并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资源共享,为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5)取得的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原创成果,如在本领域公认的优秀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优秀研究作品,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并被广泛引用;或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报告,产生重要学术影响。
3.承担科研任务情况
实验室有较强的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评估期内牵头或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了国家、地方和行业的重大科研任务,并发挥了核心作用,产生了重要科研成果。
(三)对行业发展贡献
1.对国家(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贡献
参加或完成国家(区域)文化和旅游建设重大科技需求所开展的引领、推广工作,在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关键科技问题所取得的系列进展,及其对行业发展的贡献。
2.对社会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影响
实验室根据社会需求,自主或参加文化和旅游建设项目、技术服务等工作,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方面产生的社会影响力。
3.实验室的特色工作与行业影响
实验室形成的相关特色、亮点、成效等,以及学界、业界对实验室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等。
(四)研究队伍建设
1.实验室负责人与学术带头人作用
实验室负责人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团结和凝聚队伍,全身心投入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
实验室在各个研究方向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为本领域有影响的学者,对本领域的科学现状和发展有深刻理解,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成果显著。
2.队伍结构与创新团队建设
实验室能够吸引和稳定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人才队伍,持续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并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形成若干活跃的创新团队。
实验室成员在知名国际、国内学术组织或学术期刊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国家、行业、地方科技计划中担任咨询专家。实验室学术骨干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工作、并为代表性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3.青年骨干培养与引进
制定了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政策措施,聚集和稳定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实验室各主要方向优秀青年人才承担科研任务情况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情况,特别是40岁以下研究骨干比例及作用。青年骨干人员的成长情况,如获得人才计划支持、赴高水平研究机构访学等。
4.访问学者与博士后研究人员
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保持一定数量的访问学者在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吸引国内外同领域实验室研究人员到本实验室开展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到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提升
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能够对所依托学科的建设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发挥优势特色,提高水平和层次,达到本领域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实验室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培养的青年骨干及人才的质量获得同行认可,参加科研项目,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在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和报告等。
3.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通过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队伍建设,形成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
4.人才(含学生)培养情况
(1)研究生能够参与实验室承担的科研任务,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在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报告和研究作品等。
(2)实验室能够根据需要吸纳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取得研究成果。
(3)实验室能够开展跨学科的人才交流和培养,并积极与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4)承担行业人才培训等工作。
(六)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坚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重视吸引高水平学者到实验室开展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积极承办和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学术会议及研究作品的展演展示,积极申报并完成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2.开放课题
实验室围绕主要研究方向设置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与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产出高质量的开放研究成果。
3.仪器设备和资源开放共享
实验室研究条件满足科研工作需要并具有特色。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机制。实验室具备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和更新改造能力,开展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
4.实验室管理和内部制度建设
实验室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科学有序。实验室负责人和其他固定人员能够认真履职,参加实验室各项重要工作。开放课题立项、经费支出、人员聘用等重大事项决策公开透明。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环境整洁,安全管理合理。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同领域高水平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应按时召开会议,并对实验室发展、学术方向把握、研究人员聘用及评价考核等发挥重要作用。
5.创新氛围和学风建设
实验室具有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注重学风建设,具有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得力。
6.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支持
依托单位将实验室基本运行经费纳入依托单位年度预算,并落实每年基本运行经费不低于50万元。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人才(含学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对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相对集中。按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每年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实验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共建单位按照共建协议切实参与实验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开放交流等工作,并提供配套条件与其它支持条件。
7.重大事项及时报批报备
实验室重要人事变动、结构调整和以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名义举办的重大活动会议、论坛等应及时报批并备案。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的工作计划应提交及时。
8.科学传播
实验室开展科学知识传播,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等。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实验室重点宣传活动。
附件3
参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2
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3
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4
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5
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6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7
书画保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8
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
9
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10
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11
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12
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13
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
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5
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省美术馆
16
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设计数字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17
沉浸式媒体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18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19
旅游经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