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颁布机构: 邯郸市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适用地区: 邯郸市 适用领域: 节能与资源利用
生效日期: 2011/02/01 颁布日期: 2010/12/20
颁布机构: 邯郸市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适用地区: 邯郸市
适用领域: 节能与资源利用
生效日期: 2011/02/01
颁布日期: 2010/12/20
邯郸市人民政府令 (第136号)   《邯郸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2月8日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郭大建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邯郸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和经营行为,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废旧电子产品、废旧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旧车船及其拆解品、废旧木材及其制品、废造纸原料、废轻化工原料(橡胶、塑料、动物杂质、毛发等)、废玻璃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   法律、法规、规章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及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公平竞争、规范运作、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的原则。   第五条 再生资源回收应当坚持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改善城市容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治安的原则。   第六条 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对环境效益显著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市、县(市、区)政府应当鼓励、引导企业和居民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意识,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第七条 市、县(市、区)供销合作社是所辖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部门)。   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制定回收标准,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搞好集中经营网点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有序运行,会同商务、公安、环保、城管执法、工商等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日常监管。   县(市、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 商务部门负责贯彻国家、省再生资源回收政策,会同发展改革、供销合作社、规划、环保、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编制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工作和产业化示范。   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和废旧金属类再生资源回收的备案管理。   工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   环保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   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市貌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的生产指导和监督管理。   财政、税务、价格、科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九条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行业自律组织,接受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部门的指导。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加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   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规范并监督会员单位严格执行,反映会员的建议和要求,依法维护行业利益和会员权益。   第十条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网点布局,组织协调社区回收站(点)和集中分拣处理场所建设。   新建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按照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预留社区回收站(点)所需场地。   已经建成的住宅区,由街道办事处提供社区回收站(点)所需场地;不能提供场地的,应当与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部门进行协商,设立流动回收站(点)。   第十一条 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与环境卫生设施统一规划布局,不影响社区容貌;   (二)有围墙、顶棚等必要的防扩散、防渗漏设施,不影响社区环境;   (三)占地面积与社区辐射范围相适应。   第十二条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回收的再生资源做到日收日清,不得在经营场所外堆放物品;   (二)不得在回收场所外从事任何形式的加工生产作业;   (三)不得改动、涂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外观及标识;   (四)不得变更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设置位置;   (五)严格执行防火、治安等管理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第十三条 再生资源的分拣、处理、集散、储存,应当在集中分拣处理场所内进行。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集中分拣处理场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与居民区、医院、学校、办公区等公共场所相对隔离;   (二)有外墙围挡,不影响城市容貌;   (三)地面硬化,运输道路畅通;   (四)再生资源分类储存,采取防扬撒、防渗漏等防止污环境的措施;   (五)定期进行消毒;   (六)防火、防盗设施齐全。   第十四条 城市主干道两侧,学校、医院、饮用水源地、大型工矿企业周边200米内,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点。   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及时交售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十五条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业务,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六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三十日内,到再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经营者,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还应当向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七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备案审请;   (二)营业执照副本;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四)经营场所位置平面图。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有下属非法人分支机构的,还需提交下列资料:   (一)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分支机构名单;   (二)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备案申请;   (三)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副本;   (四)分支机构负责人身份证明;   (五)分支机构经营场所位置平面图。   第十八条 再生资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门回收、流动回收、固定地点回收等方式。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单位和个人建立信息互动,提供便民、快捷的回收服务。   在居民区内,从事再生资源收购、装卸活动,不得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十九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再生资源的回收、储存、运输、处理过程中,应当采取覆盖、围挡、保洁等相应措施,防止飞散、溅落、溢漏、恶臭扩散、爆炸等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情况的发生。   再生资源经营者在再生资源运输过程中,发生撒漏时,应当立即采取清理措施,维护环境卫生。   第二十条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流动收购人员应当到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如实登记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码,由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向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回收人员及运输工具等实行统一标识管理,挂有统一编号的再生资源专用运输车辆可以在市区通行。   再生资源流动收购车不得在城市主干道上通行。具体办法由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 再生资源回收者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时,应当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登记。出售者为单位的,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来源证明并如实登记出售单位名称、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出售者为个人的,应当查验来源证明并如实登记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   登记资料至少应当保存两年。   第二十二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及流动收购人员不得收购下列物品:   (一)井盖、井蓖等城市公用设施;   (二)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铁路、石油、电力、通信、矿山、水利、测量、消防设施等专用器材。   (三)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品,战争遗留物,有放射性危害(含化学器皿等)的危险品。   (四)列入国家管控目录的各种危险品。   (五)国家规定的文物。   (六)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及有赃物嫌疑的物品。   (七)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   第二十三条 市和县级人民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四条 对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符合立项条件的,可以优先列入市和县级科技计划,并给予经费扶持。   第二十五条 从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的减免税款,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用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六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从事报废汽车及其他车辆回收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报废汽车和其他车辆回收管理规定。   第二十七条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至2000元罚款:   (一)经营者未按规定向再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的;   (二)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流动收购人员未到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如实登记个人信息的;   (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回收人员及运输工具等未实行统一标识管理的;   (四)未在再生资源集中分拣处理场所分拣、处理、集散、储存的;   (五)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的登记资料保存不到两年的;   (六)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违反第十二条(一)至(四)项规定的。   第三十条 违反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设置再生资源经营网点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可并处1000元以上3000以下元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五)项、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第三款、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用于建筑、铁路、电力、通讯、水利、国防、交通、采矿、采油、城市共用设施及其它生产、建设、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部分或全部使用价值的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具体范围按照国家分类标准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