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促进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颁布机构: |
江苏省交通厅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江苏省 |
适用领域: |
节能与资源利用 |
生效日期: |
2006/05/31 |
颁布日期: |
2006/05/31 |
颁布机构: |
江苏省交通厅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江苏省 |
适用领域: |
节能与资源利用 |
生效日期: |
2006/05/31 |
颁布日期: |
2006/05/31 |
江苏省交通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促进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苏交计〔2006〕76号)
各市交通局(港口局),厅机关各处室(部门),厅属各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苏发〔2006〕10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6〕60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促进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两个率先”,我厅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促进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促进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
促进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苏发〔2006〕10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6〕60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促进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两个率先”,现就我省“十一五”期间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当前,江苏正面临着资源稀缺与高速发展的矛盾,一方面资源短缺成为发展的重大难题,另一方面资源浪费又是江苏的切肤之痛。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省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现实出路,也是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根本途径。交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领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占用较多的土地、岸线资源,选择土地、岸线资源占用少、使用效率高的运输方式和工程项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防止交通工程项目盲目建设或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交通运输是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通过发展低能耗的交通运输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不仅是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省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十一五”期间,江苏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土地、岸线、资金、燃油等资源为重点,以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保障,在加快交通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衔接,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节约型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模式。
围绕以上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江苏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一)加强发展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统筹兼顾,基本实现交通运输增长方式的转变。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加强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服务与资源供给的统筹兼顾,统筹安排交通发展的规模、速度、比例和结构,坚决防止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为代价加快交通发展的做法,基本实现交通运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使江苏交通走上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加强发展规划研究和组织协调,基本建立起节约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交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的统筹规划,重点鼓励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的运输方式,实现公路、水路与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根据客流、物流需求特点及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配置运输资源,重点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全面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提高交通发展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交通建设投资结构,积极探索科学的建设管理模式,形成交通滚动发展、健康发展的良性态势。进一步开放运输市场,着力消除体制性障碍和行业壁垒,鼓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的形成和良性发展。
(四)加强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逐步健全交通领域资源节约的综合配套政策。完善法规体系及技术规范,建立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相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大力推广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细化和明确交通建设对保护土地、岸线等资源的具体要求;鼓励低消耗、环保型运输工具的发展,使我省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坚持“以发展促节约、以节约保发展”的理念,将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辩证地统一起来
在发展中抓节约,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重要前提。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通过构建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将极大地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方便人民生活,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全社会生产成本、生活成本的更大节约。在交通发展中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不仅可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利用效益,也有利于形成支持和促进交通发展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为此,各级交通部门要把“以发展促节约、以节约保发展”,作为推进节约型交通行业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核心理念,毫不动摇抓发展,理直气壮促节约。
近年来,我省交通发展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同时还存在着水运发展严重滞后、路网结构还不合理等问题和不足。要进一步加快过江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推进不同层次路网间的衔接配套,最大程度地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益。要全面加快航道、港口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江苏发展水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总之,要通过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关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完善、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加快形成“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从而有效降低货物流通成本,减少群众出行成本。
继续加快交通发展,要注重以互联互通和网络化为重点,科学规划和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要依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征和各自的优势,结合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特点,从全省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整体规划和构筑综合运输网络,通过优化配置不同运输方式,使各种运输方式都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既保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各级交通部门要对照建立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之间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在空间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努力形成合理分工、各展所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通过优化运输结构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省加快建立节约型生产方式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交通运输业做大做强,有利于改变江苏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提高服务业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促进我省节约型产业结构的形成。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前提下,各级交通部门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运输总量,优化运力结构,提高运输装备水平,强化运输组织管理。
在加快优化运力结构方面,要继续鼓励和指导企业加快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特种车、专用车和载重量大的重型柴油车,加快货运车辆厢式化进程,尤其是要通过全面实施交通规费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集装箱专用运输车辆和20吨以上大型运输车辆,同时,均衡发展各种档次的营运客车,指导发展适合农村道路的运输车辆;加快推进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进程,大力推进新型适航船型的开发应用,鼓励大型、节能、环保、浅水船型和内河集装箱船舶的发展。
在加快优化运输产业结构方面,要通过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特种服务和综合物流等现代产业,促进交通运输服务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更加重视和快速推进我省海运业发展,采取多种扶持政策,积极扶持重点港口增开海运航线,为经济区域内货源提供更便捷、更经济的出海通道,为我省外向型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在加快优化运输技术结构方面,要大力推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车载路径导航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继续引导企业在客运班车和危货运输车辆上安装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努力提高运输信息化水平;充分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强路网和航道网运行调度,减少无效出行,提高现有设施的交通利用率。
目前,江苏的物流成本在制造业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国际上仍处于偏高水平。必须把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加快运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快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公共资源性物流项目、引导性物流项目、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等投资建设。二是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的物流企业,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及包裹快递运输、城市配送等运输业务,在全省形成一批以网络干线运输为基础,以小包裹、快件为基础的运输商。鼓励工商企业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三是加强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货物通关效率和物流效率。
四、以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保障,把节约资源的要求贯穿于交通发展的全过程
交通发展需要诸多资源的支持,尤其是土地、岸线、资金等稀缺性资源的供给能力对交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要大力促进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结合,深入探索交通发展中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努力发掘节约潜力,争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一是要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要保护耕地资源。在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交通需求,本着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尽量避让基本农田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综合利用”的要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合理确定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达到满足公路功能要求与减少建设用地的合理统一;在工程设计阶段,积极推行低路堤,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在工程实施阶段,统筹考虑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尽可能利用荒坡、废弃地作为施工场地;在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改建中,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和规模,尽量在原有路基上加宽改造,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有条件的情况下,统筹考虑公路、航道、水利建设的土地综合利用,将公路建设用土与航道及水利建设弃土统筹安排,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二是要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和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岸线资源。从全省的高度协调岸线资源的利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利用和保护岸线资源。坚持高效、集约、协调开发的原则,根据岸线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岸线功能,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高效开发,提高岸线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岸线的近期开发还应考虑为远期发展预留空间。充分发掘已开发港口岸线潜力,积极促进港口结构调整,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改造、建设一批大型集装箱、干散货、石油和液体化工品专业化泊位;调整港口码头的功能结构,重点发展集装箱、大宗散货的专业化运输,适应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趋势。
三是在保证安全、满足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建设成本。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在项目前期阶段,通过充分比选,优化设计方案,减少材料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工程细部构造和建设方案,减少不必要的附属工程,严格控制增加投资和增加材料使用数量的工程变更。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高指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四是结合交通建设的特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把交通建设过程当作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废弃物作为筑路原料,最大限度地加强旧路改造过程中的材料再生利用。总结推广将粉煤灰、废钢渣等用于路基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在交通建设方面利用工业废料的技术,提升消化、改造废旧材料的能力,推广沥青再生技术,提高道路旧路改造过程中废旧沥青再生利用的水平。
同时,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各级交通部门机关工作人员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做到人人崇尚俭朴节约,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
五、切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是推进节约型交通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交通部门要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工作的领导,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交通厅成立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厅有关处室和厅属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统筹解决在推进节约型交通行业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厅综计处),承担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各市、县交通部门也要切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各自工作领域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性进展。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相关工作措施,确保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扎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