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关于开展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颁布机构: |
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上海市 |
适用领域: |
节能与资源利用 |
生效日期: |
2009/12/08 |
颁布日期: |
2009/12/08 |
颁布机构: |
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上海市 |
适用领域: |
节能与资源利用 |
生效日期: |
2009/12/08 |
颁布日期: |
2009/12/08 |
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沪发改环资[2009]09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节约资源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推进节能降耗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当前及未来发展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根据国家和本市“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按照《节约能源法》和《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的要求,市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开展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规划体系和功能定位
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由总体规划和专门规划两类规划组成。
总体规划是全市“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确定主要节能目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和工程、推进各项工作措施和制定有关政策文件的重要依据。
专门规划是总体规划在各有关节能领域、各区县的深化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该区县节能工作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商业商务、公共机构、旅游饭店、各区县等专门规划。
二、工作分工
编制工作总体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建设交通委、市商务委、市政府机管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和各区县共同推进。其中:
1、总体节能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2、工业节能规划由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
3、建筑节能规划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市政府机管局、市商务委、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4、交通节能规划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市交通港口局配合;
5、商业商务节能规划由市商务委负责;
6、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由市机关事务局牵头负责,市科委、市教委、市卫生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等配合;
7、旅游饭店节能规划由市旅游局负责;
8、各区县节能规划由各区县政府负责。
此外,请市科委牵头负责做好“十二五”期间本市节能科技支撑的相关内容研究和编写工作。
三、进度安排
为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家“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进度相衔接,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编制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节能总体规划
2009年12月初,启动节能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09年12月-2010年2月,赴国家有关部门及兄弟省市调研,组织各领域和各区县交流讨论,形成节能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2010年3月-6月,形成节能总体规划初稿,听取各部门、各区县、专家及各方面意见,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平衡。
2010年6月-9月,进一步研究论证,组织召开论证会,征求各部门、各区县、相关企业等意见,不断修改完善。
2010年9月-12月,完成总体规划送审稿,按程序报市领导批准后,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2011年一季度,报请市政府公开发布。
(二)节能专门规划
2009年12月底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完成初步思路研究,报送市节能减排办。
2010年1月-3月,形成节能专门规划初稿,报送市节能减排办。
2010年4月-8月,进一步研究论证,组织召开论证会,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组织,完成节能专门规划征求意见稿。
2010年9月-2010年底,与节能总体规划相衔接、平衡,形成定稿。
2011年上半年发布节能专门规划。
四、有关工作要求
本次“十二五”节能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落实专门人员和经费支持,抓紧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密切配合协作,充分借用外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的调研沟通,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
附件:
上海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供参考)
一、背景分析
(一)“十一五”期间本领域节能工作进展
(二)“十一五”期间本领域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期间本领域节能潜力分析
(四)“十二五”期间本领域发展前景和用能预测
二、“十二五”本领域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十二五”期间本领域节能工作的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定性)
(二)主要节能指标
包括单位增加值(产值)能耗、主要产品或业务量的单耗、年均节能率、节能量指标等。
四、“十二五”期间本领域节能的主要任务
主要工作需提出量化的工作量(如项目、工程数量),以及各项任务的节能量。
五、“十二五”期间本领域节能的保障措施和政策需求
包括具体的措施、政策、法规等,以及需投入的资金数量(包括用能单位自身的投入和需要政府的支持等)
六、有关指标、项目、工程等的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