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炼油、乙烯工业有序健康发展的紧急通知
颁布机构: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节能与资源利用 |
生效日期: |
2005/12/12 |
颁布日期: |
2005/12/12 |
颁布机构: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节能与资源利用 |
生效日期: |
2005/12/12 |
颁布日期: |
2005/12/1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炼油、乙烯工业有序健康发展的紧急通知
(发改工业[2005]26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石化工业属于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面宽的特点,对地方经济和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由于目前我国乙烯及下游主要衍生产品的自给率还较低,近期炼油产能趋紧,全国各地纷纷提出建设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石化项目,尤其是沿海地区已开始显现争设石化或化工园区、竞相建设炼油、乙烯大石化项目的无序苗头,近期此风有蔓延趋势。
从今后国内需求和地区平衡来看,我国炼油和乙烯工业是需要发展的,关键是要合理布局,保持健康有序发展。而且炼油和乙烯等石化项目,属于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高污染产业,对环保和安全性要求极高。资源要有稳定保证。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对炼油、乙烯等石化工业发展的正确引导和宏观调控,防止重蹈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一哄而起,造成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复辙。特别要从近期吉林发生的化工装置爆炸,影响松花江水域和沿岸人民生活及生态平衡的事故中吸取深刻教训,必须强化生态、环保和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处理事故的应急预案。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对我国炼油、乙烯工业发展的形势保持清醒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能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三,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从世界石化工业发展历程和今后国内市场需求看,我国还需发展炼油和乙烯工业。但是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石化工业存在着资源供应掌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总体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而且面临国际化进程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对技术和市场控制力增强、技术市场竞争激烈,亚太地区石化工业整体发展迅速、产能供大于求,资源供应趋紧,环境保护日趋严格等严峻形势和挑战。
因此,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的数量上,更要强调把结构调整和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放在首位。只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才能保持石化工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加强企业、产品、技术等结构调整,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强化资源掌控能力,才能保障原料供应;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才能提高企业和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我国炼油、乙烯专项规划编制情况和今后发展重点
根据国务院要求,我委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已完成了我国炼油和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我国炼油、乙烯工业现状,总结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经验,分析今后需求和资源供应可能性,按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和产品竞争能力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乙烯工业的布局原则和结构调整重点。
炼油工业:以改扩建现有炼油企业为主,谨慎安排新点。进一步优化配置原油资源,改善炼油工业布局和结构。对炼油能力相对过剩地区要控制能力增加,通过关停并转小型、低效炼油装置,做大做强条件较好的大型炼油企业;对空白地区可适当布点,填补空白,缓解油品供应和运力紧张的状况;对油品供应严重不足的地区,首先考虑采用先进工艺技术、降低能耗、提高油品质量及档次的改扩建,达到经济生产规模,根据全国总量平衡和区域条件,适度、谨慎安排新布点。
乙烯工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乙烯工业整体竞争力和尽量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主要立足现有企业改扩建,并根据市场、资源条件和地区布局调整,控制布点新建,统筹兼顾中西部地区的乙烯工业布局。采取“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模式,加快乙烯工业的能力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规模、效益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装备国产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新技术开发和转化进程,积极稳妥推进采用其他原料生产乙烯的工艺路线。在积极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调整装置结构,增产专用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做好乙烯及下游石化产品生产装置的成套工艺技术、催化剂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推进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本地化工作,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环境保护要求考虑,原则上不在主要河流上游安排乙烯项目,乙烯项目尽可能与炼油一体化建设。
三、未来资源供应和获取效益的难度加大
石化产品生产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需要有长期稳定的原油或化工轻油供应保障。我国原油资源不足,产量增长缓慢,炼油工业所需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10年将超过50%。由于今后国内化工轻油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成品油,化工轻油的供应缺口逐年扩大;而亚太地区石化工业快速发展,将加剧全球化工轻油供应的紧张。
世界石化工业呈周期性发展,其价格和盈利水平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受国际政治因素、国际基金投机炒作、世界需求增长和原油产能不足等影响,世界原油和油品供应趋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从今后趋势看,原油价格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都将增加我国发展石化工业原料供应和获取效益的难度,影响和制约我国石化工业发展。
因此,石化工业只能采取适度偏紧的发展原则,不是需求多少就建设多少,要与获取资源能力相匹配。既要考虑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还要衡量资源供应保障度的稳定性。在国家逐步建立全球资源供应体系,降低原料采购成本,保障原料供应的同时,必须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四、石化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技术装备国产化的任务繁重
石化工业属于原材料产业,具有资源、能源密集的特点,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消耗指标方面最有条件、潜力和作为。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大型石化装置已列为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必须积极采用国内开发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和国产设备,强化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
石化工业属于高污染、高危险产业,必须强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控制、循环利用和减少排放着手,实现项目建设、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和谐;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实现石化生产与生态安全相和谐。
五、加强规划引导和宏观调控
(一)我委将尽快完善炼油、乙烯两个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经国务院审议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发布。并明确规定炼油和乙烯项目的准入条件,以指导全国炼油、乙烯健康有序发展。
对列入规划的有关项目,视资源供应、规模能力、技术装备、环境保护、资金来源等准入条件的成熟情况,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有序核准;对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严格控制,严禁违规建设,防止一哄而上。未经核准的项目一律严禁自行开工建设,由此造成的损失要追究决策人的责任。
(二)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顾全大局,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全国炼油、乙烯专项规划,结合本地区的资源、土地、环境条件,统筹研究本地区发展定位。把工作重心放在现有企业的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升级上。切实抓好现有化工园区的整合和调整,做到土地集约开发利用,资源综合利用,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严禁巧立名目、化整为零、“先斩后奏”等违规行为。
(三)国家有关部委要形成合力,根据炼油、乙烯专项规划,按照职责范围,在土地征用、环保评审、工商登记、办理进出口手续、税收减免、贷款供给、募集资金、设计招标等方面严格把关,齐抓共管,堵塞违规建设的漏洞。
(四)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进口石油资源的把关工作,协同有关地方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防范和严厉禁止以进口燃料油或沥青加工名义,利用现有或建设小型炼油装置,生产成品油的行为。从源头杜绝资源浪费,有效保护环境,维护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正常秩序。
(五)行业协会和中央骨干企业,要积极协助政府推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宣传炼油、乙烯工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约束自身行为,带头贯彻执行。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