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21修订)是中国科技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旨在全面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该法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替代了之前的版本。
法规重点:
1. 党的领导:
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领导。
2. 国家战略:
强调科技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工作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
4. 创新体系:
完善高效、协同、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5. 科技安全:
提高科技安全治理能力,加强科技研究、开发与应用活动的安全管理。
6. 人才培养: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环境。
7. 科技评价制度:
建立和完善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学技术评价制度。
8. 知识产权保护:
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9. 国际合作:
促进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
10. 财政支持:
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
法规意义和影响:
该法律的实施对推动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新法变化内容:
2021年修订版在2007年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科技安全、科技伦理、科研诚信等方面的规定,强化了对科技人员的权益保护,完善了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了对科技活动的监督管理。
企事业单位义务与权利:
- 义务:遵守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规范,保护知识产权,依法使用财政性资金,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
- 权利:依法设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自主选择课题,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 合规红线:不得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截留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不得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