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 颁布机构: | 交通部 |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交通运输安全 | 
              
                | 生效日期: | 2003/09/28 | 颁布日期: | 2003/09/28 | 
            
          
         
        
          
            
              
                | 颁布机构: | 交通部 | 
              
                | 生效状态: | 在用 | 
              
                | 所属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 适用地区: | 中国 | 
              
              	| 适用领域: | 交通运输安全 | 
              
                | 生效日期: | 2003/09/28 | 
              
              	| 颁布日期: | 2003/09/28 | 
            
          
         
        
交通部关于《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2001年修正案生效的通知
(交通部公告第15号)
  国际海事组织于2001年11月29日以第A.910(22)号大会决议通过了一项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修正案,根据该大会决议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第Ⅵ条第4款的规定,该修正案将通过默认接受程序于2003年11月29日生效。
  我国是《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的当事国,在上述修正案通过以后,没有对其内容提出过异议。因此,该修正案将对我国具有约束力。
现将该修正案公告,请遵照执行。
  附件:《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00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件: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修正案
  1.第3条
  — 第(a)款修正如下:
  (a)“船舶”一词系指用作或者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包括非排水船舶、地效船和水上飞机。
  — 增加新的第(m)款如下:
  (m)“地效船”一词系指多式船艇,其主要操作方式是利用表面效应贴近水面飞行。
  2.第8条
  — 第(a)款修正如下:
(a) 应根据本章各条规定采取避免碰撞的任何行动,如当时环境许可,应是积极地,并应及早地进行和注意运用良好的船艺。
  3.第18条
  — 增加新的第(f)款如下:
  (f)(i)地效船在贴近水面起飞、降落和飞行时应宽裕地让清所有其它船舶并避免妨碍它们的航行;
    (ii)在水面上操作的地效船应作为动力船舶遵守本章各条。
  4.第23条
  — 增加以下新第(c)款并相应重新编号:
  (c)除本条第(a)款规定的号灯外,地效船只有在贴近水面起飞、降落和飞行时才应显示高密度的环照红色闪光灯。
  5.第31条
  — 第31条修正如下:
当水上飞机或地效船不可能显示按本章各条规定的各种特性或位置的号灯和号型时,则应显示尽可能近似于这种特性和位置的号灯和号型。
  6.第33条
  — 第33(a)条修正如下:
  (a)长度为12米或12米以上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长度为20米或20米以上的船舶,除了号笛以外还应配备一个号钟,长度为100米或100米以上的船舶,除了号笛和号钟以外还应配备一个号锣。号锣的音调和声音不可与号钟相混淆。号笛、号钟和号锣应符合本规则附录III所载规格。号钟、号锣或二者均可用与其各自声音特性相同的其它设备代替,但任何时候都要能以手动鸣放规定的声号。
  7.第35条
  — 增加新的第(i)款并相应重新编号:
  (i)长度为12米或12米以上但小于20米的船舶,不要求鸣放本条第(g)款和第(h)款规定的声号。但如不鸣放上述声号,则应鸣放他种有效的声号,每次间隔不超过两分钟。
  8.附录Ⅰ
  第13节 高速船
  — 本节现有条款修正如下:
  (a)高速船的桅顶灯可置于低于本附录第2(a)(i)款规定的相应于船宽的高度上,但由舷灯和桅顶灯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角,在侧视时不应小于27°。
  (b)长度为50米或50米以上的高速船上,本附录第2(a)(ii)款所要求的前桅灯和主桅灯之间4.5米的垂向距离可以修改,但此距离应不少于下列公式决定的数值: 
    (a+17Ψ)C
  y=------+2
     1000
  式中:y为主桅灯高于前桅灯的高度(米)
     a为航行状况下前桅灯高于水面的高度(米)
 Ψ为航行状况下的纵倾(度)
 C为桅顶灯的垂向距离(米)
  9. 附录Ⅲ
  第1节 号笛
  — 第(a)款修正如下:
  (a)频率和可听距离
  笛号的基频应在70-700赫的范围内。笛号的可听距离应通过其频率和来确定,这些频率可包括基频和(或)一种或多种较高的频率,并具下文第1(c)款规定的声压级。对于长度为20米或20米以上的船舶,频率范围为180-700赫(+/-1%),对于长度为20米以下的船舶,频率范围为180-2100赫(+/-1%)。
  — 第(c)款修正如下:
  (c)笛号的声强和可听距离
  船上所装的号笛,在其最大声强方向上,距离1米处,在频率180-700赫(+/-1%)(长度20米或20米以上船舶)或180-2100赫(+/-1%)(长度20米以下船舶)范围内的至少一个1/3倍频带中,应具有不小于下表所规定相应数值的声压级别。
┏━━━━━━━━━━┯━━━━━━━━━━━━━━━━━━━━━━━┯━━━━━━━┓
┃  船舶长度(米)  │1/3倍频带声压级(距离1米,相对于2×10-5(上标)N/│  可听距离  ┃
┃          │㎡)(分贝)                   │  (海里)  ┃
┃          │                       │       ┃
┠──────────┼───────────────────────┼───────┨
┃200或200以上    │         143             │   2    ┃
┠──────────┼───────────────────────┼───────┨
┃75或75以上但小于200 │         138             │   1.5   ┃
┠──────────┼───────────────────────┼───────┨
┃20或20以上但小于75 │         130             │   1    ┃
┠──────────┼───────────────────────┼───────┨
┃小于20       │         120*1            │   0.5   ┃
┠──────────┼───────────────────────┼───────┨
┃          │         115*2            │       ┃
┠──────────┼───────────────────────┼───────┨
┃          │         111*3            │       ┃
┗━━━━━━━━━━┷━━━━━━━━━━━━━━━━━━━━━━━┷━━━━━━━┛
  *1 当量测频率在180-450赫时
  *2 当量测频率在450-800赫时
  *3 当量测频率在800-2100赫时
  第2条 号钟和号锣
  —第(b)款修正如下:
  (b)构造
  号钟和号锣应用抗蚀材料制成,其设计应能使之发出清晰的音调。长度为20米或20米以上的船舶,号钟口的直径应不小于300毫米。如可行,建议用一个机动钟锤,以保证敲力稳定,但仍应可能用手操作。钟锤的质量不得小于号钟质量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