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台帐试点工作的通知

颁布机构: 环境保护部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固体废物管理
生效日期: 2008/05/08 颁布日期: 2008/05/08
颁布机构: 环境保护部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固体废物管理
生效日期: 2008/05/08
颁布日期: 2008/05/08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台帐试点工作的通知 (环办函〔2008〕175号) 河北省、河南省、吉林省、浙江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局,济南市、青岛市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关于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以下简称“产生单位”)应当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有关规定,根据我部2008年工作计划和各地工作基础,经研究,决定在你省(市)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台帐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产生单位建立危险废物台帐是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的基础性内容。各试点地方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根据《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台帐试点工作方案》(见附件),结合实际,抓紧组织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落实人员,明确职责,认真开展试点工作。   二、试点工作要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促进产生单位掌握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的实际情况,提高危险废物管理的水平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三、试点工作要因地制宜,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产生单位积极探索经济可行的危险废物台帐建立模式,并及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加强与我部主管部门的沟通和汇报。   请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于2008年6月15日前报我部污染控制司。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 钟斌   电话:(010)66556256   传真:(010)66556252   附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台帐试点工作方案 二○○八年五月八日   附件: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台帐试点工作方案   一、试点工作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以下简称“产生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产生单位建立危险废物台帐,如实记载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是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的基础性内容,是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是产生单位管理危险废物的重要依据。   为探索经济可行的危险废物台帐模式,促进产生单位掌握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的实际情况,提高危险废物管理的水平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开展产生单位建立危险废物台帐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   二、试点工作内容和时间进度安排   试点省(市)选定本地区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产生单位(一般不少于2-3个行业,每个行业不少于2-5家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8年3-5月   环境保护部组织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部署工作。   试点省市环保部门学习贯彻环境保护部的工作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人员,明确职责。   (二)实施阶段:2008年6-12月   试点省(市)组织产生单位开展建立危险废物台帐工作,并将地方实施方案于2008年6月1 5日前报送环境保护部。   其中,2008年9-10月,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召开试点工作中期分析小结会议。   (三)总结上报:2009年1-3月   各有关省(市)对试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总结报告于2009年3月31日前报送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   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概述:试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工作机构、主要工作过程、时间进度、分析结论及建议等。2、试点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3、结论和存在的主要问题。4、下一步工作建议。5、附件:包括产生单位建立危险废物台帐的有关表格及其运转模式和逻辑关系的说明;主要工作人员信息(包括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联系电话等主要信息);以及其他必要的说明材料。   三、产生单位建立危险废物台帐的要求   (一)原则   (1)跟踪记录危险废物在产生单位内部运转的整个流程。   (2)与生产记录相结合。本方案所附各项表格均为参考用,试点省份和试点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改或精简。   (二)参与试点的产生单位工作内容   1、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对危险废物产生源进行分析。如生产工艺过程产生;事故(如泄漏)产生(包括溢出的污染物及清洁被污染设备过程产生的废物);设备检修、清库等过程产生;等。   其次,确定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并在企业内部给每类危险废物确定唯一的编号。根据《固体法》第八十八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属于危险废物。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的,应当自行鉴别或委托专业机构(如环境监测站、科研院所等)做危险特性鉴别。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相关标准和规范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5-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以及《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此项工作是建立危险废物台帐的基础。有关表格样式见附一。相关表格一般应分别留存于产生部门、贮存部门和台帐汇总部门。   2、分析和完善危险废物管理流程。   危险废物管理流程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废物产生(产生部门)?入库贮存(废物贮存部门)?出库(废物贮存部门)?自行利用或处置(产生单位内部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②废物产生(产生部门)?入库贮存(废物贮存部门)?出库(废物贮存部门)?委托或提供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产废单位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③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直接自行利用或处置(产生单位内部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④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直接委托或提供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产废单位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3、建立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转移追踪系统。   根据危险废物产生后不同的管理流程,建立内部危险废物流转单据或凭证系统(包括有关危险废物交接单,样式见附二)和交接单的运转程序。为利于追踪,可结合实际情况,给所产生的每批危险废物确定唯一的序号。   4、建立危险废物台帐。   危险废物台帐由危险废物报表及必要附件(如危险废物产生工序调查表及工序图、危险废物特性表、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委托处置合同等)构成。   报表形成周期要固定,一般按月(样式见附三)及年形成报表。相应流转单据或凭证以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要随报表封装汇总。   报表应当按所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反映其产生情况以及库存情况。按所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以及利用处置方式反映自行利用处置情况和提供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情况。   (三)实施与保障   危险废物台帐制度的实施涉及产生单位内部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实验分析和安全环保等相关部门。   产生单位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生产记录相衔接,建立内部危险废物管理机制和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真实记录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保证建立危险废物台帐制度的良好运行。特别是要确保所有原始单据或凭证应当交由专人(如台帐管理员)汇总。   危险废物台帐应当分类装订成册,由专人管理,防止遗失。有条件的单位应当采用信息软件辅助管理危险废物台帐。   附一:   表1.1          危险废物产生工序调查表 行 业 名 称   工序编号   工序名称 (如:香兰素工序) 1 工序描述(附图)   2 前道工序 (若有)   3 后道工序 (若有)   4 所用的原材料 项  目 序号 (化学名称) Kg/批 吨/年2 (如香兰素) ①       ②       ③       ……       合  计   5 产品和副产品 项  目 序号 描 述 (kg /批) 吨/年2 产  品 ① 香兰素       ②         ……       副产品 ①         ……       6 产生的废物(每种废物请填写“表1.2”) 项  目 废物编号、描述/名称 (kg /批) 吨/年2 7废物 (如:蒸馏残渣)                         合  计       注:1、表头横线处填写企业名称。 2、吨/年:指自然年度内的量。自然年度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表1.2               危险废物特性表 1.废物编号: 2.废物描述/名称: 3.废物类别: 4.主要危险特性(请勾选,如列表中无请在横线上填写并勾选)   腐蚀性[  ] 急性毒性[  ] 浸出毒性[  ] 易燃性[  ] 反应性[  ] 含毒性物质[  ] 传染性物质[  ]   其他(请描述)                        5废物主要化学组分及含量 6.废物表观形态(请勾选,如列表中无请在横线上填写并勾选)   固态[  ] 半固态[  ] 液态[  ] 气态[  ]        [  ] 7.贮存情况   7.1贮存方式(请勾选,如列表中无请在横线上填写并勾选)   圆桶[  ] 槽罐[  ] 编织袋[  ]      [  ]   7.2容器数量: 7.3容器规格: 8.废物流向信息   是否提供/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 是[  ] 否[  ]   8.1单位内部利用/处置方式代码及方法描述:                                       8.2提供/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情况 单位名称 所在地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号 利用/处置方式代码及方法描述 联系人 联系方式             ……             注:1、表头横线处填写企业名称。 2、本表每年填写一张,废物编号由企业自行编号,与表1.1中一致,原则上每个编号的废物填写一张,特性及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完全一致的同类废物可仅填一张,同时在废物编号栏注明相应的多个编号。 3、废物类别: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 4、利用处置方式及代码。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表1.3                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废物 编号 废物描述/ 名称 废物类别 产 生 工 序 产生源/车间 委托/提供外单位 利用处置的企业名称 许可证号/合同号 上年度 产生量(吨)                                                                                                                                                                   注:1、表头横线处填写企业名称;本表每年填写一张,不同工序产生相同类别的废物,需分别编号以示区别。   2、废物类别: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   3、如不委托/提供外单位利用处置,则在“委托/提供外单位利用处置的企业名称”栏填写“无”。   附二:   不同危险废物管理流程下的流转单据或凭证   ①废物产生(产生部门)→入库贮存(废物贮存部门)→出库(废物贮存部门)→自行利用或处置(产生单位内部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表2.1.1 危险废物入库交接单   废物产生位置:                                  交接单编号:K 交接 日期 时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容器材质及容 量 容器个数 废物重量(公斤) 废物存放 位 置 废物产生 部门经手人 废物 运送人 废物贮存部门 经手人                                               注:1、本单为三联,首联红色,废物产生部门保存。二联黄色,废物贮存部门保存。三联白色,废物运送部门保存。 2、时间为危险废物存放时间,例15:33。 3、废物编号:与附一废物编号相一致。 4、废物序号:应确保序号唯一。可由K加按废物存放的日期及顺序进行编号,即K+年月日-序号(三位),例K061108-001。 5、容器材质及容量: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容器的最大容积。 6、容器个数: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数量。 7、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8、废物存放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转入的贮存库。 9、废物产生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产生的位置或部门。 10、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表2.1.2 库存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内部利用/处置交接单   废物取出位置:                                  交接单编号:KN 交接 日期 时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容器材质及容 量 容器 个数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利用 处置方式 废物利用/ 处置位置 废物贮存 部门经手人 废物运送人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经手人                                                   注:1、本单为三联,首联黄色,废物贮存部门保存。二联白色,废物运送部门保存。三联绿色,废物利用处置部门保存。 2、时间为危险废物取出时间,例15:33。 3、废物编号:同表2.1.1。 4、废物序号:同表2.1.1。 5、容器材质及容量: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容器的最大容积。 6、容器个数: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数量。 7、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8、废物利用处置方式。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9、废物利用处置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利用处置的位置。 9、废物取出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取出的位置或部门。 10、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表2.1.3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回复单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交接单编号:HFKN 交接日期 时 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废物产生位置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利用处置方式 利用处置 最终日期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经手人 废物贮存部门 经手人                                           注:1、本单为二联,首联绿色,废物利用处置部门保存。二联黄色,废物贮存部门保存。 2、废物编号:同表2.1.1。 3、废物序号:同表2.1.1。 4、废物产生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产生的位置或部门。 5、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6、废物利用处置方式。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7、利用处置最终日期:填写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的时间。 8、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②废物产生(产生部门)→入库贮存(废物贮存部门)→出库(废物贮存部门)→委托/提供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产废单位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表2.2.1 危险废物入库交接单   废物产生位置:                                  交接单编号:K 交接 日期 时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废物存放位置 容器材质及 容 量 容器个数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产生部门经手人 废物运送部门经手人 废物贮存部门 经手人                                               注:1、本单为三联,首联红色,废物产生部门保存。二联黄色,废物贮存部门保存。三联白色,废物运送部门保存。 2、时间为危险废物存放时间,例15:33。 3、废物编号:与附一废物编号相一致。 4、废物序号:应确保序号唯一。可由K加按废物存放的日期及顺序进行编号,即K+年月日-序号(三位),例K061108-001。 5、废物存放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转入的贮存库。 6、容器材质及容量: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容器的最大容积。 7、容器个数: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数量。 8、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9、废物产生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产生的位置或部门。 10、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表2.2.2 库存危险废物提供/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交接单   废物取出位置:                                  交接单编号:KW 交接 日期 时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容器材质及 容 量 容器 个数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利用 处置方式 废物转移 联单号 废物贮存部门 经手人 废物运输单位 经手人 废物利用处置单位经手人                                                   注:1、本单为三联,首联黄色,废物贮存部门保存。二联粉色,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保存。三联白色,废物运输部门保存。 2、时间:为危险废物取出时间,例15:33。 3、废物编号:同表2.2.1。 4、废物序号:同表2.2.1。 5、容器材质及容量: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容器的最大容积。 6、容器个数: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数量。 7、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8、废物利用处置方式。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9、废物转移联单号:填写此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编号。 10、废物取出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取出的位置或部门。 11、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表2.2.3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回复单   废物利用处置单位:                               交接单编号:HFKW 交接日期 时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废物产生单位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利用处置方式 利用处置最终日期 废物利用处置单位 经手人 废物贮存部门经手人                                           注:1、本单为双联,首联粉色,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保存。二联黄色,废物贮存部门保存。 2、废物编号:同表2.2.1。 3、废物序号:同表2.2.1。 4、废物产生单位:填写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全名。 5、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6、废物利用处置方式。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7、利用处置最终日期:填写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的时间。 8、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③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直接自行利用或处置(产生单位内部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表2.3.1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内部直接利用/处置交接单   废物产生位置:                                  交接单编号:Z 交接 日期 时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容器材质及 容 量 容器个数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利用 处置方式 废物利用 处置位置 废物产生部门 经手人 废物运送部门 经手人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经手人                                                   注:1、本单为三联,首联红色,废物产生部门保存。二联绿色,由废物利用处置部门保存。三联白色,废物运送部门保存。 2、时间为危险废物交接时间,例15:33。 3、废物编号:与附一废物编号相一致。 4、废物序号应确保唯一。如可由Z加按废物交接的日期及顺序进行编号,即Z+年月日-序号(三位),例Z061108-001。 5、容器材质及容量: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容器的最大容积。 6、容器个数: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数量。 7、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8、废物利用处置方式。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9、废物利用处置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利用处置的位置。 9、废物利用处置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利用处置的位置。 10、废物产生位置:此危险废物产生的位置或部门。 11、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表2.3.2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回复单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交接单编号:HFZ 交接日期 时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废物产生位置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利用 处置方式 利用处置 最终日期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经手人 废物产生部门 经手人                                           注:1、本单为双联,首联绿色,由废物利用处置部门保存。二联红色,废物产生部门保存。 2、废物编号。同表2.3.1。 3、废物序号:同表2.3.1。 4、废物产生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产生的位置或部门。 5、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6、废物利用处置方式。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7、利用处置最终日期:填写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完毕的时间。 8、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④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直接委托或提供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产废单位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表2.4.1危险废物直接提供/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交接单   废物产生位置:                                   交接单编号:W 交接 日期 时间 废物 编号 废物 序号 容器材质及 容 量 容器 个数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利用 处置方式 废物转移 联单号 废物产生部门 经手人 废物运输部门 经手人 废物利用处置单位经手人                                                   注:1、本单为三联,首联红色,废物产生部门保存。二联粉色,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保存。三联白色,废物运输单位保存。 2、时间:为危险废物交接时间,例15:33。 3、废物编号:与附一废物编号相一致。 4、废物序号,应确保唯一。如可由W加按废物交接的日期及顺序进行编号,即W+年月日-序号(三位),例W061108-001。 5、容器材质及容量: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容器的最大容积。 6、容器个数: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数量。 7、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8、废物利用处置方式。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9、废物转移联单号:填写此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编号。 10、废物产生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产生的位置或部门。 11、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表2.4.2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回复单   废物利用处置单位:                               交接单编号:HFW 交接日期 时间 废物编号 废物序号 废物产生单位 废物重量 (公斤) 废物利用 处置方式 利用处置最终日期 废物利用处置单位 经手人 废物产生部门 经手人                                           注:1、本单为双联,首联粉色,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保存。二联红色,废物产生部门保存。 2、废物编号:同表2.4.1。 3、废物序号:同表2.4.1。 4、废物产生单位:填写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全名。 5、废物重量:以公斤作为此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 6、废物利用处置方式。如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填埋,D9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焚烧,D16其他;等。其他方式,C1水泥窑共处置,C2生产建筑材料,C3清洗(包装容器)。 7、利用处置最终日期:填写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的时间。 8、本单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交接单,以利于汇总统计。   附三:   年第   月危险废物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 废物 编号 产 生 量 交接单 号 段 单位自行利用/处置 提供/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 临时贮存量 处置利用单位1: 所在省市: 处置利用单位2: 所在省市: 利用处置 方 式 利用处置量 交接单号段 利用处置方 式 转移利用处置量 交接单 号 段 利用处置方 式 转移利用 处置量 交接单 号 段 原 有 贮存量 累 计 贮存量 交接联单号段       R1                       ……                 D1                 ……                                                                                                               单位负责人:(盖章)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填报说明:   1、本报表可使用A4或A3纸,可按需要加页。原则上每月10日之前完成上月的报表,并按月装订成册。本报表也可拆分为四张报表,即危险废物产生量报表,自行利用处置情况报表,提供给外单位利用处置情况报表和库存情况报表。   编号不同,但特性完全一致的废物可在废物编号栏注明相应的多个编号,一并统计。   2、同一编号废物如果存在多种利用处置方式,需分别填写三类信息,即利用处置方式代码及其所对应的利用处置量和交接单代码。   3、产生量:可由产生单位根据入库交接单、内部直接自行利用处置交接单以及直接提供/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交接单统计汇总。   4、单位自行处置或利用情况:原则上根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回复单统计汇总。可简化为根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交接单统计汇总。在交接当日即完成利用处置活动,并且当日即反馈利用/处置完毕回复单的情况下,二者应当是一致的。   5、提供/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情况:原则上根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回复单统计汇总。可简化为根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交接单统计汇总。其中,处置利用单位及所在省市信息可根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填写。提供多个外单位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要分别填写各外单位相关信息。   6、临时贮存量情况:根据危险废物入库交接单及库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交接单进行统计分析。原有贮存量+入库量-出库量(即库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交接量)=当月累计贮存量(即下月原有贮存量)   年第   月辅助报表(可选)   填报单位:(盖章) 序 号 原  料  辅  料  产  品 名 称 成 分 月 用 量 名 称 成 分 月 用 量 名 称 成 分 月 产 量                                                                                                                                               单位负责人:(盖章)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相关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